第四章激情岁月谱新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到了鹤岗,职工们一片欢腾。刊载着喜讯的《东北日报》,大家争抢着阅读,互相讨论着我们的国旗和早已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
雄壮的歌声响彻了鹤岗大地, 大家的脸上都洋溢过新年般的喜悦,女同志亲自动起手制作五星红旗,设计的同志精心度量着尺寸,忙到半夜,大家依旧没有丝毫的倦意,因为大家是在极度的兴奋和欢欣之中!十月三日,在这东北的边陲,在这担负着生产建设重大支前任务的鹤岗矿区,翻开了它历史上崭新的一页,庄严地记载了:“第一面新的国旗,在十月三日的清晨旭日东升时,在全鹤岗将近五万人的最大狂喜中,我们可爱的、伟大的、鲜艳的标志着人民的胜利的国旗,庄严地升起在鹤岗的制高点——鹤岗矿务局的楼顶。”
从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鹤岗虽然是解放区,一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但是党组织一直到1948年才逐步公开。
第一节 矿区党组织蓬勃发展
1948年7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兴山市逐渐公开党的组织。当时的鹤岗矿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为左觉农,同时是市委书记。公开建党的工作,始于矿务局,因为这里是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是发展共产党员的重要阵地。
一、 执政初期党组织建设
鹤岗矿务局于1949年至1950年6月公开建党。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公开、大胆、积极、慎重、适当”的发展方针,明确提出“公开建党、健全组织、提高新党员数量”的要求,确定“工龄长,有技术,在群众中有威信的生产工人和知识分子”作为发展新党员的对象,把“取得工人承认,思想进步,工作积极”作为发展新党员的条件,因而发展了大批党员。至1950年6月,党员人数由1948年末的585人增至1992人,占职工总数的14%,达到了当时规定的党员占职工总数10%~15%的要求。
据一位参加过公开建党的老党员回忆,1948年10月, 矿务局党委派出建党工作组,首先到兴山矿开展工作,局党委书记左觉农亲自抓建党工作。工作组在二坑工作了5个月,向党的积极分子宣讲《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七大精神和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至1949年2月,认为公开建党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召开大会, 左觉农出席并讲话,当场发展12名党员。然后,工作组转移到南山矿,工作了3个月,在1949年5月1日举行公开建党大会,发展党员30名。如此,逐个单位开展公开建党工作。在公开建党过程中,兴山市(含矿务局)共发展新党员1300多名。
1949年4月, 新的兴山市委成立, 矿务局局长许铁民兼任市委书记,委员梁文舟、何水、张世韩、卢泽民、王如山、李群、梁平,基本上都是矿务局的领导,市委设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等办事机构。
1949年11月24日,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将兴山市改名为鹤岗市,市长印永平,中共兴山市委随之改称中共鹤岗市委。此时,中共鹤岗市委的基层组织已经基本健全,下辖兴山区委员会、南山区委员会、东山区委员会(以上均成立于1947年4月)、鹤林总支委员会(成立于1948 年4月)、市政府委员会、市总工会区委员会、经理科区委员会、机电科区委员会、总务科区委员会、林业科区委员会(以上均成立于1948年9月)。这些基层党组织,除市政府委员会以外,都是矿务局的基层党组织。此时,全市已有党员1800余名,这些党员主要分布在矿务局。
1950年11月12日, 中国共产党鹤岗市第一届代表会议召开。会上,首先由矿务局副局长、市委委员梁文舟作《时事报告》,然后市委副书记胡绍忠作《一年零八个月党的工作初步总结报告》。会议号召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奋起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实际行动掀起爱国主义劳动竞赛高潮。
《中国共产党鹤岗市第一届代表会决议》最后指出,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不仅用超过生产任务支持战争,而且自己练好身体,准备好行装,向全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宣誓,愿与朝鲜弟兄一起参战,为消灭世界祸首美帝国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让战争贩子们在百折不挠、战无不胜、人民最忠实的政党面前毁灭,使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永远翻身。在这次会议之前两天,1950年11月10日,召开了鹤岗市第二届人民代表会议,会期一天。首先由矿务局副局长梁文舟作《时事报告》,主要讲抗美援朝形势,动员捐款,支援抗美援朝。市长印永平在报告中总结了一年来市政府的工作,市公安局局长张昆做公安工作报告。下午3时,分组讨论,百余名代表一致表示对美帝的侵略行为极大的愤慨,坚决用实际行动保卫矿山、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矿工代表庞德海(后任共青团鹤岗市委书记、矿务局党委副书记) 在讨论中说:“美帝打朝鲜就是打我们,十四年的亡国奴滋味大家都尝过,我们决不能再当第二次亡国奴! 我们回矿区要展开生产竞赛,用大量出煤来援助朝鲜。”军属代表、二矿(兴山矿)采煤工人田舜夫说:“我一定写信告诉我儿子,不打倒美帝,不要回家。”农民代表周茂德说:“我有一个儿子,让他当兵,保卫家乡。”兴山矿的年轻技术员、先进工作者任英夫(后任矿务局副总工程师)一次捐出一个半月的工资。矿务局机电处所属各厂工人纷纷报名参军,要求上朝鲜前线。广大工人提出“上前线当战斗英雄,在后方做劳动模范”的口号。五矿(南山矿)掀起红旗竞赛,用实际行动抗击美帝侵略行为。
二、 公开建党期间的整党运动
在公开建党期间, 所发展党员的质量基本上是好的, 但是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对迅速到来的公开建党工作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也使得一些不具备党员条件和尚未审查清楚的人入了党。为巩固公开建党成果,提高党员政治素质,矿务局党组织按照中共中央的有关要求,有针对性地将建党工作的重点放到对新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方面。
一是开展整风运动。1950年5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 要求在全党全军中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鹤岗矿务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从1950年7月初开始开展整风运动,到1950年年底结束。
整风运动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阅读指定文件,总结工作,分析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风的全过程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整风, 重点整顿老干部(即参加革命比较早的干部),大约有3个月的时间。第二阶段是整顿科级及以下的干部, 在10月至年底3个月的文件学习中,把思想政策水平提高一步。第三阶段是一般党员整风学习。采取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办党员轮训班,每期半个月至20天;另一种是办不脱产的整风学习班,每周上一次整风文件的学习课,开一次讨论会,联系实际,进行自我反省。在认真学习文件中,提高认识,密切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生产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次整顿党的作风效果显著:第一,通过整风进行了机构改革工作。鹤岗矿务局机关把三级改为两级,目的是更好地适应生产、工作。第二,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得到了解决。第三,自上而下提高了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增强了主人翁责任心、责任感,干部、工人遵守劳动纪律和按技术规程作业更加自觉。
这次整风运动,紧紧抓住解决领导作风上的问题,贯彻了领导干部带头,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收到很好的效果,干部中的骄傲自满、官僚主义作风得到较大克服和纠正,改进了工作作风,密切了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加强了同民主人士的合作,增强了党内外的团结,少数干部的贪污腐化行为得到揭发和严肃处理。
二是开展党员八项标准教育。按照中央规定,每个基层党组织,在整党过程中要经过学习、登记、审查、处理四个步骤,使党员切实了解共产党员必备的八项标准:(一)必须懂得共产党的性质——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工人阶级是先进的有组织的队伍;(二) 必须懂得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三)必须有终身英勇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决心,在任何环境下,不退缩,不叛变党,不投降敌人,不蜕化; (四)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和革命工作,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并和党内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作不调和的斗争;(五)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的利益之上;(六)必须经常地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检查和改正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七) 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虚心地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地向党反映,并把党的政策向人民群众做解释,领导群众前进;(八)必须努力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政治水平。
在进行教育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对于不完全具备条件,或有较严重毛病但愿意提高和改造自己的党员,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提高觉悟,达到党员标准和条件;对于不够党员条件的,或有严重缺点和错误,而拒绝党对他的教育,不愿改造自己的人, 就劝其退党; 对于混进党内的坏分子、阶级异己分子、投机分子、蜕化变质分子,则坚决清除出党,以纯洁党的组织。
经过这次整党运动,改进了党的作风,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密切了党同职工群众的关系,提高了广大党员的觉悟程度,壮大了党的队伍,纯洁了党的组织,为党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任务,提供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保证。
1952年6月,矿务局基层党组织为迎接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使党的组织机构的领导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决定从1952年7月开始,在整党过程中发展新党员。在这一时期,矿务局各基层党组织按照党中央“积极、慎重、有计划、有标准”的建党方针,坚持以煤炭生产一线为重点, 有计划按比例地开展了发展新党员工作, 到1956年12月,全局党员总数达5065名,占职工总数的20.4%。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