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建政剿匪支前线
第五节 全力支援解放战争
二、矿区铁路工人立下的四大功劳
1945年8月9日,鹤岗的日军溃逃时,把矿山凡是完整的机车、电机车以及货车都拉走了。机车库内只剩下破损的“老八号” 蒸汽机车和年久失修的4508号、1013号两台电机车。8月15日,发电厂修复后,即已送电,但是厂内库存发电用煤很少,魏荣跃等人来到机车库,要求出车送煤。
当时,机车库的日本人早已经跑了,德高望重的老工人张钺连夜找到机车库的一些老工人,商量抢修机车,尽快给电厂送煤。张钺组织电机车修理工张风桐、张吉祥、王洪斌、刘兰庆等人抢修4508号电机车。经过紧张抢修,终于修好,试运转后,一切正常,可以上路。这时,魏荣跃又来要煤,张钺说:“魏头,你放心,一定送煤!”魏荣跃当时是机电工人里的大组长,工人习惯称他为“魏头”,后来他担任过矿务局机电处副处长。电机车修好,但是没有电车司机,大家急得团团转。张吉祥自告奋勇地说:“我来开车!”当时只有20岁的张吉样,凭借他的聪明劲儿,在跟日本人干活时,就偷偷地学会了开车技术。他登上修复好的4508号电机车,风驰电掣地把车开到储煤场装煤,当天夜里就给发电厂连续送去两车煤,解决了发电的“燃煤之急”。这是张钺、张吉样等铁路工人在光复后立下的第一功。
第二天,张钺又组织机车修理工抢修“老八号”蒸汽机车。很多老工人不请自到,机车修理工穆云清、任子安、王文福等,铆工李少儒、陈乐刚等,各自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抢修,仅用4天的时间,就修复好了“老八号”。按照这台机车的破损程度,如果是在光复前修复得要两个月的时间。工人们知道日本鬼子投降了,如今是给自己干活,所以特别卖力气。
机车修复后,矿区铁路运输工人纷纷自觉上班,看管器材、设备,保护矿山。当时没有政府组织,又没有工钱,但是大家的工作热情却十分高涨。1945年12月1日,鹤岗矿务局成立,矿山铁路有了正常的组织机构,成立了机械科和运输科。从此,矿山铁路运输成为支援解放战争的“先行官”,张钺当上了运输科副科长。
为了运送煤炭,仅靠已经修复的几台机车满足不了需要。矿山铁路工人注意到日寇遗弃在莲江口的两台大型机车,其中一台被苏军炮击破损相对严重。工人们将这两台机车拉回鹤岗,修复好后投入使用,从而提高了运输能力。
1946年初,鹤岗矿山尚未全面恢复生产,有地面储煤30万吨急需外运,既可以支援前线,又可以解决经济困难。但国铁尚未恢复,所以矿山铁路运输便直达莲江口、绥化、北安、齐齐哈尔、哈尔滨及沿线各地,拉出煤炭,运回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
鹤岗矿山的煤炭生产逐渐恢复的时候,运输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1946年11月,张钺向时任矿务局局长闵一帆提出,把日军逃跑时拉走的机车找回来,因为他们不可能把那些庞然大物带到日本。闵一帆说:“这个建议很好,我给你写一封信,去找铁路局打听机车的下落,一定找回来。”
不久,张钺果然找到了那几台机车的下落。原来,日本人开着电机车逃跑,到林口时被苏联红军截住,日军扔下车投降了。张钺经铁路局军代表李阴芝(闵一帆的战友)的介绍,赶到林口,见到林口机务段的段长。经这位段长的指引,找到被日军开到此处的4台电机车。经过协商,对方同意将这几台机车还给鹤岗。张钺检查一番,发现很多零部件损坏,需要修理后才能开动。
于是,张钺立即返回到鹤岗,带领4名修车工人,携带必要的工具,再度前往林口修复电机车。在林口修车很顺利,但是返回鹤岗却很困难。因为是战争时期,铁路运输必须保证军运,其他车辆都得给军运让路。张钺便与各站的军代表联系,一站一站地往回赶路。有时在某一站停下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大家顶风冒雪,吃住在车里。为了御寒,甚至在车上支起一个小铁炉取暖。就这样,经过十几天艰难跋涉,终于把4台电机车开回鹤岗。这是矿区铁路运输工人在光复后立下的第二功。
1947年5月,工会召开庆祝大会,号召矿山工人努力增加煤炭生产,支援东北解放战争。修车工人张吉祥、刘兰庆、孙克勤等人提出要把日本人扔下的另一台电机车1013号修复,以解决运输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台机车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技术性能好,但结构比较复杂。光复前,图纸由日本人掌握,从不给中国人看。日军溃逃时把图纸烧掉了,致使修复这台机车时遇到很大难度。张吉祥在日本人烧毁图纸时,曾在火堆里抢出一本说明书,虽然不是这台车的,但也可以参考。工人们经过认真研究,一边拆一边画图,说:“人家能造出来,咱们就不能修好吗?一定要把它修好!”张吉样在修车过程中烧伤了手臂,匆匆治疗后继续工作。就这样,大家经过十几天的日夜奋战,终于修复了这台电机车,使它得以上路拉煤,支援解放战争。这是矿区铁路运输工人在光复后立下的第三功。
1947年冬,东北解放战争节节胜利,需要大量煤炭确保军运。鹤岗矿务局为了支援解放战争,大力加强煤炭生产。于是,出现了井下坑木供应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煤炭生产。鹤岗西部有广阔的大森林。局长闵一帆决定,矿务局自己组织人力上山采伐坑木。但这需要从鹤岗到林场铺设32公里的铁路,途经新街基以西的五道岗、方木营直到林区。此项任务交给了矿山铁路运输工人。工人们不畏严寒,边勘测边施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鹤岗林场(简称鹤林)32公里铁路的施工任务。1948年1月,铁路通车,鹤林木材源源不断地被运到鹤岗矿山。
由于是冬季施工,开春化冻后路基变形,需要维修。矿务局派张钺带领工人进山维护铁路,吃住办公都在闷罐车里。他们吃的是苞米面窝头,辅以水煮黄豆拌辣椒面佐餐,偶尔下河里捞鱼改善伙食,有时还能吃到狍子肉或鹿肉,也是苦中有乐。
1948年冬季,根据采伐需要,铁路又延伸7.5公里。这年的采伐量达到12.8万立方米。到1949年,又向西延伸16公里,铁路总长为55.5公里。运木材专用机车4台,车皮57台,全林场职工达到5400余人。鹤林林场年采伐量20万立方米,不但满足了矿务局煤炭生产的需要,还能支援其他单位使用。这是矿区铁路运输工人立下的第四功。
组织恢复矿区铁路运输的张越,后曾任南山矿副矿长、矿务局营运处代理处长、矿务局运输处处长等职务;张吉祥曾任矿务局运输处处长、计划处处长、局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