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的农场生活
知青的生活是艰苦乏味的,每天早上农场的电铃一响,就要快速爬起来抓紧洗漱,不然来不及吃饭就要下地干活。晚上,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报纸及其他娱乐生活。看到这种情况,带队的“结巴”书记杨满仓便对知青做出了严格的要求:每天晚饭后,各排对于当天的工作都要组织总结讲评,每个人都要有心得笔记。并对农业排、工业排、畜牧排及后勤的管理都分别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谁触犯就会遭到严厉的批评教育。为了引起重视,书记在大会上当众宣布:“不管是谁来说情,都不好使,犯了错误就要严肃处理。”
农场的伙食很不好,知青们每天下地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吃的只有每月的几斤细粮,剩下的都要靠吃粗粮窝头和大米查子粥来补充,整月的伙食清汤寡水见不到荤腥。周萍和另外三名女知青负责鸡舍的工作,几千只鸡的喂养,每天都要起早贪黑的背菜、洗菜、投食、清理鸡舍,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为了补充体力,周萍就从鸡舍偷偷捡出四个鸡蛋,用饭盒煮熟,放在了一边,准备食用。然而,认真的“结巴”书记到鸡舍检查工作时,发现了这一情况。为了严肃纪律,当晚便组织知青召开了大会,并让周萍当众做出深刻的检查和反醒。这件事让知青们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而受到处分的周萍感到无脸见人,几天后便偷偷的喝下了农药,由于同事发现及时,火速送往医院才被抢救了过来……
1976年秋季,为了改善伙食,请示领导后,食堂煮了几百穗苞米作为晚餐。知青高福和杨伟听说后,立即与另外三名知青大着胆子闯进食堂厨房抢夺苞米,结果哄抢中撞翻了装有几十斤豆油的铝盆,所剩的油泼了一地。当晚,五名闯进食堂的知青又被列为典型和帮教对象,在全连大会上集体做出了检查。就这样,严格的要求也逐渐让知青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在鹤岗市内的山峰中,鹿林山是一个占地规模较大的山峦,现在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然而,在五十年前,这里却杂草丛生十分荒凉。在山的西北坡下有一处山凹,据说是“严打”时鹤岗处决犯人的地方,而它紧邻的就是一条到处是鹅卵石的崎岖公路。1977年秋天,知青们在紧张的忙碌中迎来了“十一”国庆放假,在与家人短暂的团聚后,大家便按照要求,提前一天晚上陆续回到农场。因没有赶上班车,当晚我骑着自行车赶往农场。从市区到平板玻璃厂的路段较为平坦,而过了这段路便一路颠簸的来到了西北坡的山脚下。月黑冷风飕飕,望着黑黝黝的山凹让人胆寒。而刚刚绕过山凹,不知身后何时窜出了一人,也骑着自行车拼命地朝我追赶。自行车压在鹅卵石的路面上,传来叮叮咣咣的响声让我毛骨悚然。我拼尽了力气往前奔,后面的人也拼命地追。直到跑出一里多路,在小屯的一处路灯下我才停了下来,大口的喘着粗气。而那个人也追到眼前停了下来说:“山脚下那个山凹很害怕,看到你在前面,想着追上你搭个伴,结果你却拼命的跑。”我笑着对他说:“你在那个地方出现,谁知道你是人是鬼,我能不跑吗?”说完我们都笑了起来,当晚我按时返回了农场,投入到了第二天的农忙之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