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姐姐唱阿里郎,从未见过他神秘的模样,看惯了冬天大雪飞扬,那一行行脚印在迎接远方。我的家在金达莱盛开的地方,山和水都像是画中一样。这里的人勤劳善良,每当冰雪消融大雁归来,红红的金达莱开满山岗……”
在朝鲜族民间传说中,一位名为金达莱的姑娘为反抗暴君宁死不屈,死后化为火红的金达莱,春天在家乡绽放。因而在人们心中,金达莱是坚贞、美好、吉祥的象征。这首朝鲜族民歌《金达莱盛开的地方》婉转悠扬,尤其是在聆听鹤岗市文联和作协举办的抗联文学作家刘颖的《东北女性抗战中的生存与抗战》讲座后,对她东北抗联系列作品《山山金达莱》的书名,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用一江笔墨,倾千帆入歌。刘颖出身于抗战之家,是抗联女兵李桂兰的女儿,同时她也是我市走向省城的著名抗联文学作家,黑龙江省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她除了协助原省政协副主席、抗联老战士李敏写了80多万字的《风雪征程》回忆录,还创作了大量抗联纪实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有《忠诚》《东北抗联女兵》《山山金达莱》《伪满女囚》,这些作品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勇事迹和家国情怀,其中《东北抗联女兵》曾获2016年“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称号。
每个作家的文字和立场,都与她的经历和阅历密不可分。李敏出身抗战之家,是抗联女兵李桂兰的女儿,姥姥一家“愿以吾血浇吾土,山河如故”的爱国情怀深深影响了她,母亲与抗联老兵李敏是战友,她们的人生故事与抗联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两位女性也成为了刘颖的人生导师。
如果说母亲给了她生命,让她在人生中直面挑战,勇敢向前,母亲去世后,抗联老兵李敏则为她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
当她到哈尔滨的李敏阿姨家,将自己写的关于母亲和抗联故事的文字拿给李敏看,李敏问她:“能不能留下来?”从此,她在李敏家住下,与这位铁骨铮铮的抗联老战士朝夕相处,三年的时光里,李敏为她讲抗联故事唱抗联歌曲,她专心为李敏撰写回忆录《风雪征程》,由此开启了她抗联文学创作之路。
十年磨一剑,从2013年开始,十年时间里,她连续写了四部反映东北女性抗战历史作品。从花甲之年写到古稀之年,她仍笔耕不辍,步履不停,笔墨间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忠诚》《东北抗联女兵》《山山金达莱》《伪满女囚》,她的写作靠大量的研究和详细的历史遗迹考察和人物走访,以地理和历史交织写出宏大叙事,写出了抗联女兵抵抗外敌侵略时不屈不挠的人性之光。
一腔热血,一座丰碑。《山山金达莱》引言中她写道:“从吉林省的延吉市出发去往和龙市,要经过头道镇,在三十公里的路程上将会看到,在公路两旁的茵茵绿草和远处的隐隐青山之中,矗立着七座巍峨的抗日烈士纪念碑。还有哪个省市在公路旁会有这样多的纪念碑存在?等到了和龙市,更是有无数洁白的大理石烈士墓碑坐落在周边翠绿的山峦之上。据统计,仅在延边州,就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四百八十八座。在这一座座的墓碑下,几乎都是牺牲在抗日战争时期众多烈士的遗骨与亡灵。”这样的开篇让人震撼和难忘,也对诗人贺敬之的“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她的文字里,抗联女兵勇敢顽强,坚贞不屈,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还是刽子手的刑场上,都如金达莱一般无惧牺牲。“没有火炬,她们勇敢地点燃了自己”,若问金达莱为什么那样红,那是一个个青春美丽的生命浇灌而成。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与抗联英雄穿越时空的相遇,让刘颖在一路的记录和书写中汲取力量。她说,笔尖下的风景,藏在看过的世界里。
每年春天,北方漫山遍野的金达莱点亮世界,驱走寒冷和黑暗,为这个世界带来动人的色彩,一如刘颖智慧温暖的文字,永远在这个世界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