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熄的地火——鹤岗矿区红色史话

第三章 建政剿匪支前线

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成果,壮大人民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先后从各解放区抽调11万人的军队和2万名干部进入东北,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等为委员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后由林彪任书记),统一领导东北地区工作。

1945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这时,松花江下游北岸地区成为东北解放区的大后方。鹤岗作为东北最早解放的城市之一,当时已是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更是解放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而且周边地区盛产粮食,松花江和小兴安岭山脉又是天然屏障。在国民党军队大举北上进犯的严峻形势下,东北民主联军后方医院、军工部所属第三兵工厂、合江军区手榴弹厂、中国医科大学、延安电影团等单位陆续迁到这里。解放战争期间,鹤岗煤矿提供的大量煤炭有力保证了军需供应;兵工厂生产的大批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后方医院救治了大批前线伤病员;中国医科大学在这里为新中国卫生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成立使这里成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

第一节 矿山光复与鹤岗矿务局成立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毛泽东就此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同一天,百万苏军兵分三路向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8月9日上午8时许,两架苏联红军飞机由北向南飞临鹤岗矿山上空并撒下传单。当天夜晚,在鹤岗的日寇开始携带家眷撤退,他们将带不走的大件物品扔掉或集中烧毁,只带细软仓皇南逃。

8月10日上午9时, 驻守南大营的十余个日本兵携带炸药闯进发电厂,将中国人全部赶出,炸毁发电设备后逃走。同时,日军还炸毁了水源,造成鹤岗矿山的供电供水系统全部瘫痪。日军在溃逃前还对矿井和矿山设备器材等进行了疯狂破坏。

鹤岗的一些老百姓因为多年缺衣少食,看到日本人跑了,就打开日本仓库,开始搬运物资;也有人砸毁矿山设备,发泄被日寇奴役多年的压抑心情,甚至把炭矿公司唯一的一台小汽车也给砸坏了。面对此种情况,有人出面劝解,告诉大家:“日本鬼子跑了,矿山是我们自己的了,我们还得靠出煤生活。”于是,大家开始保护矿山,准备迎接共产党。

苏联红军先头部队经萝北向鹤岗挺进,于8月13日早6 时到达石头庙子附近,在这里遇到了日寇阻击。驻扎此地的日军当时没有跑,妄图利用“兴山要塞”阻挡苏军。苏军在石头庙子与日寇打了一场较大规模的仗,大部分日军被消灭。紧接着,由2辆坦克和3辆汽车组成的苏联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鹤岗矿山,继续追击逃跑的日军。

据老工人回忆,8月13日早晨,有一部分日军急急忙忙地奔向鹤岗北部,没多久苏联红军进来了,还押着数十名鬼子。日本鬼子在溃逃之前负隅顽抗,把驻守鹤岗的日军北调,增援石头庙子“兴山要塞”。老工人所看到的是战败的日本俘虏被苏联红军押回。当时的雇员曲宝贵(之后曾任鹤岗矿务局副总机械师) 回忆说:“记得光复的头一天,8月14日,日本人就忙忙碌碌、慌慌张张。晚上,我在建设班值宿,鬼子叫我和他们一起走,我不干。他们晚上就全副武装地往石头庙子方向开拔了。8月15日早晨,我还没有回家,苏联红军押着数十名鬼子从建设班门前经过,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日本人在石头庙子和苏联红军打了一仗,没死的当了俘虏。”

1945年8月13日,苏联红军进入鹤岗矿山,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诏书”, 宣布无条件投降, 惨遭日寇蹂躏14年之久的鹤岗矿山终于获得了解放。

苏军大部队过后,留下一个连驻守鹤岗矿山,并成立苏军司令部,主要任务是维持社会秩序,保护矿山安全,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障苏军火车动力用煤和生活用煤。

日寇溃逃后, 鹤岗矿山光复了,但当时的形势却非常严峻复杂。大把头杜文祥、潘耀同等人趁机组成鹤岗煤矿临时维持委员会,凭借矿警大队的力量继续把持着煤矿。由于当时物资紧缺,他们就通过粮食控制和拉拢工人,使矿工们深受压榨欺凌。杜文祥一伙还主动派人到哈尔滨与国民党相关人员联络,企图让国民党派人来接收鹤岗矿山。

1945年9月初,矿山工人代表张克勤、王世琳二人向佳木斯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部报告了鹤岗矿山的情况,表达了矿山人民希望中国共产党接管鹤岗矿山的意愿。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部详细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后,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派王其清负责鹤岗矿山的接管工作。

王其清,1922年出生,山东省黄县人, 1944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山东省胶东行政公署和黄县政府任职。1945年11月初,年仅24岁的王其清被党组织派到佳木斯工作。由于王其清老成持重、处事不惊, 成为第一个由党组织派出、以中共党员公开身份接管鹤岗矿山的干部。

1945年11月中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部签发委任状,任命王其清为鹤岗矿务局局长兼任矿警大队大队长。11月15日,王其清在刘银喜和“手枪队”的保护下到达鹤岗。这时王其清并没有直接公开身份,而是利用3天时间对矿山情况做了进一步调查,然后才在刘银喜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苏联红军司令部,出示了三江人民自治军的介绍信和委任状。因为苏联红军司令基多夫大尉明确表示支持,而且其他副司令及工作人员又都是我党领导的抗联人员,所以一切都很顺利。

又过了4天,苏联红军司令召集鹤岗矿山维持会的杜文祥、潘耀同等人,在苏联红军司令部与王其清见面。基多夫大尉说道:“王其清是中国共产党派来接管鹤岗矿山的干部,任鹤岗矿务局局长兼矿警大队大队长。”王其清出示了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部的委任状,杜文祥等人当场表示一切听从王其清局长指挥。基多夫大尉和杜文祥等人陪同王其清巡视了把头诘所、矿警队、医院、工人宿舍等地方,刘银喜带着“手枪队” 队员寸步不离地保护着王其清。当时的矿警队队长刘介中、原队长王梦久和亲国民党的职员郝邦俊等人被杜文祥派往哈尔滨找国民党接收大员了,一直没有回来。

1945年11月24日,在把头诘所门前召开大会,宣布鹤岗矿务局维持会就地解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鹤岗矿务局成立,由王其清任鹤岗矿务局首任局长兼矿警大队大队长。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正式接管鹤岗矿山,鹤岗矿务局成为第一个回到党和人民怀抱的大型煤炭企业之一。12月1日成为鹤岗矿务局成立纪念日。12月中旬, 中共合江省工委任命刘仲甫担任鹤岗矿务局首任政委。王其清于1946年4月调到鹤立县委工作,之后还曾任吉林省林业厅副厅长、吉林学院副院长等。刘仲甫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人民政府人事部处长、松江省委工业部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等。

中国共产党虽然接管了鹤岗矿山,但是由于原矿山把头、维持会会长杜文祥和陆以周等人一面暗地里继续派人去佳木斯、哈尔滨联络国民党,一面密谋夺回矿山领导权,所以争夺矿山领导权的斗争依然存在。

为争夺矿山领导权,杜文祥、陆以周等人跑到佳木斯,花言巧语,混淆是非,哄骗、欺瞒了苏联红军司令部相关领导。1945年12月中旬,佳木斯苏联红军司令部派3名上校军官来到鹤岗矿山火车站附近的一个苏军驻地,将王其清和陆以周找来,当场下达命令:“今后矿务局的行政、生产、人事等工作全部由陆以周负责,王其清只管矿警大队。”王其清立刻意识到这是敌对势力在背后搞的阴谋,他义正词严地说道:“我是共产党、八路军派来的,而陆以周是国民党的人,苏联红军到中国来如果是帮助共产党、八路军的,这个命令就不对了;如果苏军是来援助国民党蒋介石的,那我就没有什么说的了。” 三位苏联红军军官听后感到很震惊,低声用俄语商量一番后,又重新宣布:“刚才的命令作废,矿务局的行政、生产、人事及矿警大队都继续由王其清负责,而陆以周只在采煤技术上协助王其清。”杜文祥等人预谋已久的夺取矿山领导权的企图, 被敏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王其清一举粉碎。

借苏联红军之手夺权的阴谋失败后,杜文祥、陆以周等人又企图利用矿警队队长刘介中向王其清汇报工作机会,伺机实施暗杀。

矿务局成立后,杜文祥等人与矿警队的刘介中虽然表面上接受王其清领导,暗中却秘密串联, 企图暗害共产党干部。当时的矿警队有100多人,基本上是日伪统治时期矿卫大队的原班人马,日本投降后成为杜文祥、陆以周维持会把持的武装力量。原矿警队队长王梦久等去哈尔滨联络国民党接收大员时,日伪培植起来的高层技术人员陆以周也去佳木斯找到他的上司,他们时刻幻想着让国民党来接收矿山。

得到杜文祥、刘介中等暗杀计划的情报后,王其清和刘仲甫商量一番后决定将计就计, 利用这个机会解除原伪矿警队的全部武装。1945年12月19日,在王其清局长、刘仲甫政委的亲自指挥下, 刘银喜带领“手枪队”队员事先埋伏在王其清办公室,驻军在附近待命。王其清打电话召集原伪矿警队的各级头目到局长办公室开会,让“手枪队”队员逐一解除了各级头目的武装,然后命令原伪矿警队全体成员集合,在驻军的配合下一举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将原伪矿警队队员全部遣散。

杜文祥、陆以周等人贼心不死,又暗中勾结原兴山保安队队长谭成玉,密谋再次暗杀。1945年12月下旬, 谭成玉邀请王其清去第三中队(原兴山保安队被改编为三江人民自治军鹤立总队兴山第二大队第三中队)视察工作,还说有重要事情报告。王其清隐隐察觉情况有异,便请苏联红军军官带领几名战士一同前往。谭成玉见有苏联红军跟随没敢贸然动手,就企图把王其清单独骗到另一个房间加以杀害。王其清没有上当,果断与苏联红军一起迅速离开了第三中队。

在严峻而复杂的险恶环境中,王其清和刘仲甫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鹤岗矿山站住了脚跟,巩固了新生政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