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北大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夏日乘风于界江之上,吹着黑龙江的风在江上踏浪,在名山岛上的黑龙江流域博物馆追寻它的足迹,黑土地的面纱和秘密就在每一朵勇敢的浪花里,就在每一株迎着阳光向上生长的水稻里,就在每一只飞向天际的丹顶鹤的歌声里……

青春唤醒沉睡万年的黑土地。从亘古荒原到今日中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粮仓,北大荒就像一部神奇的史诗,在现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长河里奏响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章。

从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到北大荒开始,蔚为壮观的现代农业大开发即在千年荒原上拉开序幕。

在王震将军率领下,这些曾从战场硝烟走过来的军人,在无边的荒野和沼泽深处,在无法想象的困难条件下,搭起一排排杨马架子,犁出了一条条望不到边的地垅,用汗水换回了金灿灿的粮食。

1968年,上百万知青带着屯垦戍边的豪迈和激情,加入到老垦荒人的行列。北大荒燃起青春的篝火,扬起青春的旋律,刻下青春的年轮……

经过几代人艰苦创业开发建设,曾经渺无人烟的荒原,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北大荒那不同寻常的过去,是一个年代的缩影,令每一个垦荒者魂牵梦绕无法忘怀,也令每一个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思索,究竟怎样诠释北大荒的精神?

作为宝泉岭垦荒机械记忆馆的主理人,王正超对垦荒机械功臣——国产拖拉机情有独钟,铁牛唤醒沉睡黑土,是它们陪伴垦荒者建设者经历春秋冬夏,经历风雨洗礼,在王正超心里,它们像是垦荒英雄一样,顶天立地,英勇无比。

毕业于宝泉岭职业高中农机系的他,在社区及各级领导认可支持下,用五年时间自行筹备资金近百万,将已经离开我们视线的垦荒原始拖拉机收集购买整理,令这些“机械功臣”重生。

邢台东方红12型、辽宁518型、江西丰收27型、山西运城30型、上海45型……一台台拖拉机戴着光荣的大红花,旁边的解说板上记录它的历史,这里浓缩了垦荒的光辉历史,也浓缩了北大荒人的感情。

在这里,我遇见了宝泉岭美知美育户外写生课堂的师生,烈日下,霍施洋老师带领七名小学生参观记忆馆,并用手中画笔为这些“机械功臣”留影。记忆馆的主理人王正超热情为孩子们讲解各种拖拉机的历史,讲述北大荒的传奇故事。

在这行走的课堂里,孩子们用智慧和汗水挥就的“机械功臣”神采奕奕,充满生命活力,仿佛几十年的光阴里,那些闪光的岁月从未远去。

行走的课堂,行走的暑假,霍施洋老师一边指导孩子们创作,一边用手机记录孩子们绘画瞬间。他说,宝泉岭垦荒机械记忆馆这一课,让师生了解垦荒种田的不易,也让大家更加珍惜美好生活。

神奇的北大荒,悠久而豪迈的历史,广袤而传奇的土地,勇敢勤劳智慧的龙江儿女,让你在历史和未来的星空里闪烁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