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熄的地火——鹤岗矿区红色史话

连载十八

第二章  山河破碎勇抗争

第五节 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

赵尚志,男,汉族,1908年出生,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季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也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于1942年2月12日牺牲。

赵尚志将军不但具有超凡的军事天赋,还具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在抗日斗争极其艰苦的岁月里,赵尚志主持设立军政学校,为抗联队伍培养了大批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在赵尚志的领导下,后方医院、被服厂、兵工厂等后勤基地陆续建立,为下江地区的抗日斗争提供了给养保障。赵尚志将军以骁勇善战著称,他率领抗日武装转战松花江流域广大地区,令敌人胆寒,使国人振奋,其丰功伟绩享誉中外。

赵尚志将军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原是清末秀才,在家乡私塾教书,幼年的赵尚志因此受到良好的教育。1917年初,赵尚志的父亲因参与打死几个抢掠百姓、强奸民女的坏人而受到官兵的追捕,被迫背井离乡,外逃到哈尔滨避难,经同乡介绍,到资本家吕家大柜当账房先生。1919年,年仅11岁的赵尚志随母亲来到哈尔滨投奔父亲。1920 年,因家境贫困,赵尚志在一白俄人家中当杂役,后在银匠铺当学徒,还摆过地摊、卖过烧饼。1923年,赵尚志在华俄道胜银行哈市分行道里支行当过信差。

赵尚志于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同年冬天,进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事变——“中山舰事件” 之后,赵尚志回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先后在哈尔滨领导组织学生运动,在双城从事建党工作,在长春市开辟党的工作。同年10月,中共长春支部正式成立,赵尚志在中共长春支部负责共产党的长春通讯站工作。11月,他利用国共合作的时机,与国民党员一道成立了国民党吉林省党部,并担任常务委员兼青年部长。不久,赵尚志的活动被日本特务机关发现并告密。1927年3月2日,赵尚志被奉天军阀驻长春宪兵逮捕并关进长春第一监狱,后被押至南京。由于他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同年5月20日被释放出狱。出狱后,赵尚志又被党组织派回东北工作。

1930年秋,赵尚志到达沈阳后被分派在中共满洲省委做团的工作。

1931年4月,赵尚志第二次被捕入狱,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九一八事变后,经党中央和满洲省委营救出狱。

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工作,组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曾率部远征松嫩平原,作战百余次,挫败了日伪军的重兵“讨伐”。

赵尚志的军事活动主要有:改编巴彦游击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1932年初,经中共满洲省委同意,赵尚志离开哈尔滨,秘密前往张甲洲领导的巴彦游击队工作,整顿抗日队伍,培养抗日骨干。1932年11月,赵尚志将巴彦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并任政治部主任。这支抗日队伍在张甲洲、赵尚志等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曾攻占过巴彦县城,打下过康金井火车站,进行过西征,横扫过北大荒。后在一次战斗中,部队遭到日本关东军的包围合击,之后在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之下,这支抗日武装被打散解体。

组建珠河反日游击队和哈东支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3 年4月,赵尚志在宾县参加孙朝阳领导的反日义勇军抗日活动。在攻打宾县的战斗中,孙朝阳采用赵尚志的军事谋略攻下了县城,并任命赵尚志为该部队的参谋长。1933年10月10日,赵尚志带领7名同志在中共珠河县委领导下建立珠河反日游击队并担任队长,后改编为哈东支队并任司令,在珠河一带挥枪抗敌。 1934年5月,赵尚志率领的反日游击队接连攻克了五常和巴彦两座县城,给予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1934年6月,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被任命为总司令。

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赵尚志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组织第三军所属的9个师,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参加了大小百余次战斗,歼灭敌人千余人。先后开辟汤原、木兰、巴彦、铁力等10余县为根据地。1936年8月,他续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下辖7个师,全军6000多人,活跃在松花江两岸20多个县境内。

寻求苏联援助,支持抗联斗争。 1938年1月,为寻求与中共中央联系和苏联军事援助,北满临时省委召开会议决定派赵尚志为代表赴苏联。1938年1月26日,赵尚志将军从萝北名山镇过江去往苏联,但过江后被苏方以“误会”为由监禁长达一年半的时间,直到1939年6月,才解除监禁。

1939年下半年,赵尚志将军返回国内,继续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但由于日伪军连续派重兵“讨伐”,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期。 日伪军曾悬赏10000元通缉赵尚志,叫嚣“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得一两银”。日伪军还多次派遣日本特务混入抗日军内部,企图暗杀赵尚志,均未得逞。

1940年12月,赵尚志再次赴苏参加东北中共党组织和抗联部队主要领导人的第二次伯力(哈巴罗夫斯克)会议。会后,他向苏联有关方面多次提出回东北的请求,但一直未得到苏方的允许。直到1941年10月,苏方才答应他的请求,赵尚志遂带领一支小部队渡江回国。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组织袭击鹤岗梧桐河伪警察分所时,被奸细暗枪袭击,身负重伤被俘,壮烈牺牲,时年34岁。

2009年9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赵尚志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