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熄的地火——鹤岗矿区红色史话

连载十七

第二章  山河破碎勇抗争

第四节 鹤岗矿区及周边的武装斗争

六、人民群众支援抗联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旗帜下,全面展开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东北各游击区人民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十项抗日纲领,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和“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枪出枪”的号召,广大基本群众以及较为开明的地主、商人、“把头”纷纷加入抗日救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领导和带动下,给予抗日队伍精神上、物资上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成为抗日队伍的坚强后盾。

在兴山、绥滨和萝北区域活动的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三军和第十一军,就是在地方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下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尽管人民群众生活也十分艰苦,但仍然想尽一切办法给抗联队伍筹集所需军需用品和生活用品。兴山、绥滨和萝北的人民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满腔热情地给予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为抗联队伍广泛深入地开展游击战、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障。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鹤岗矿山党组织在广大矿工和爱国人士中间掀起了以供给抗联队伍军需为核心内容的抗日运动高潮,支援和帮助抗联成为矿区人民普遍的、自觉的爱国行动。有一次,鹤岗矿山机电部的一名工人在莲江口医院修理电话时,趁机将日本军官的手枪偷走,想方设法送到了抗联队伍。

1937年10月,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派遣殷玉田到鹤岗矿山做伪矿警队策反工作,经过殷玉田等人宣传动员,马车房的十余名马车夫给抗日联军第六军捐款。据日伪档案“三一五事件”综合材料记载:1937年10月左右,中共汤原中心县委书记高雨春通过中共鹤立区委交给士兵工作员殷玉田300元采购子弹;交给矿山镇药铺张先生100元采购常备药、枪伤药和2个望远镜。

1938年,中共下江特委书记高禹民亲自到鹤岗矿山为抗联部队解决给养问题。 在鹤岗矿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高禹民率队先后多次夜闯矿山日伪仓库,获得大量的米、面、棉被和衣物等物资送给抗联队伍。

1941年,鹤岗煤矿兴安开发所的矿工在侯品先的带领下, 利用“家礼教”的名义从日本人手里弄到8箱火药送给了抗联队伍。

绥滨县绥东镇家境并不富裕的孙景泉卖掉了自家的马匹,从安达购买了100余匹灯芯绒和几百套衣服,为抗联队伍解决了过冬棉衣不足的问题。绥滨、萝北的妇女抗日救国会,组织广大妇女为抗联队伍做了大量军布鞋、衣服、手套等。中共绥东区委书记徐连成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队伍送来100多发子弹,还没有送出去抗联队伍就转移了,只好把子弹埋藏起来,一直到绥滨解放才取出来。

绥滨伪警察署二小队有个秘密抗日组织,在中共党员李振廷的领导下,多次为抗联队伍提供情报和枪支弹药。日军觉得李振廷有嫌疑,便进行调查、审讯和严刑拷打,李振廷宁死也不承认。因查无实据,只能将李振廷从伪警察署开除了之。

抗日联军在绥滨、萝北一带与日伪军的战斗非常频繁,每次战斗都有人员负伤需要治疗。因为抗联基地条件艰苦、缺医少药,还要时刻提防日伪讨伐,伤员多数是在当地老百姓家养伤,收留和掩护抗联伤病员的重任就落在绥滨地下党组织和先进群众身上。很多抗联伤病员都曾在绥东、中兴、忠仁一带的地下党员和先进群众家里治病、养伤。1937年8月,抗联第六军五师政治部主任高玉斌在古城岗伏击战中受伤后,就在绥滨赵世明家里养伤。抗联第六军参谋长冯治刚的亲属一家6口曾在绥东孙景泉家匿居长达两年。连礼的宋凯胜家和吉连的李忠殿家也都收留、掩护过抗联战士及其家属。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兴山、绥滨和萝北爱国军民同仇敌忾、前赴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及其汉奸走狗,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敌、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兴山、绥滨和萝北的抗日斗争是东北抗日战争乃至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来任人宰割、受人欺凌的耻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