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河破碎勇抗争
三、德泰和中药店的地下斗争
1937年秋季,梧桐河金矿矿警队起义,加入了东北抗联。
吕盛田急急忙忙来到德泰和药店,找到翟延龄并小声地对他说:“马克正来了,就在后面,马上就到。”马克正是梧桐河金矿矿警队起义的领导人之一,起义后他任抗联六军四师二十九团的主要指挥员。
过了半晌,一个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的人信步走进药店。来人进了药店,扫视了一下,见没人,便走到翟延龄的面前。翟延龄愣了一下。来人哈哈一笑,然后摘下礼帽,翟延龄举目望去,这才认出来人正是马克正。
翟延龄见是马克正,特别兴奋,忙和吕盛田拉着马克正钻进后屋密谈。
进了后屋,马克正未来得及寒暄,便问:“冯仲云多长时间没来了?”翟延龄答到:“有半年多没来了。”
马克正说:“就要来了! 你马上到后角门往北数第三根电线杆子上用红粉笔做暗号,然后再到后角门北隔壁的墙根往上约9寸高的地方做同样的暗号。”
翟延龄立即依照马克正的布置去做暗号。做完暗号,几个人就躲在屋里等。等到下午,冯仲云果然来了。
冯仲云来到后,便和马克正躲在屋里研究工作。翟延龄则到药店外面观察动静,妻子林树森则坐在后院外边,边做针线边观风放哨。
翟延龄观察动静的时候,突然发现煤矿工人上下班出入电网的大门口,聚集了不少人围观。于是,他也走了过去看一看。结果一看吓了一跳。因为电网大门口的墙上贴着悬赏捉拿冯仲云的通缉令。通缉令上写道:“查赤匪分子冯仲云系反满抗日极端分子,犯有破坏大东亚共存共荣的罪恶。现下通缉令,凡有取下冯仲云首级者赏国币壹万元,知情来报者赏国币三千元,知情不报者和窝藏庇护者与匪同罪,严惩不贷。”
翟延龄不动声色地看完布告,若无其事地转身回到药店,立即将日伪通缉冯仲云的情况汇报给冯仲云和马克正。冯仲云冷静地对翟延龄说:“不要紧张害怕,鬼子有千条诡计,我们有一定之规,他们有千军万马,我们有地下长城,看看情况再说。”冯仲云的镇定态度,让屋里的所有人悬着的心稳定了下来。
天黑后,大家刚刚躺下睡觉。翟延龄在商务会的一位朋友突然偷偷地跑来送信:“今天从鹤立调来不少日本军队,可能明天要搞大搜捕,家里有外人的话,赶紧躲一躲。”
听到这个消息,翟延龄、冯仲云和马克正感到形势严峻,便让翟延龄把吕盛田找来,商量如何把冯仲云和马克正送走。经过研究,吕盛田和翟延龄一致认为,东山和南岗(即现在的南山)都不能走,因为那里行人多,便衣特务也多,一旦被发现肯定会出事。可供参考的撤退路线有两条,一是由西山北角钻出电网离开兴山;二是由老君堂前西南角钻出电网。经过再三思量,众人一致认为走老君堂稳妥可行,并决定在天蒙蒙亮时开始行动。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翟延龄夫妇、冯仲云、马克正、吕盛田一行人,趁着晨雾从药店的后角门出发。吕盛田拿着个木把炉铲子在前面领路,冯仲云、马克正走在中间,翟延龄夫妇在后面。待上了大道,翟延龄的妻子林树森返回家中,以防止家门上锁引起特务怀疑。冯仲云、马克正由翟延龄和吕盛田护送前往老君堂。
一路上有惊无险。
到老君堂后,吕盛田独自一人一边观察周围环境一边走向电网,冯仲云、马克正和翟延龄则隐避在一旁等待。吕盛田发现周围没人,迅速接近电网,然后趴在地上用炉铲子在电网下扒土,等扒出一个可钻过一个人的土坑后,挥手示意冯仲云他们赶紧过去。
翟延龄等人先协助吕盛田钻出电网,然后是冯仲云、马克正,并由吕盛田继续护送二人顺利离开兴山(鹤岗)。翟延龄则返回家中和妻子一起将家里的藏人炕洞堵好,又重新粉刷了墙壁。
天亮后,果然有大批军警以查户口为名,挨家挨户进行大搜捕。然而,日伪企图抓获抗日高级指挥员冯仲云的阴谋以失败告终。
1938年,日寇对东北抗联的围剿更加疯狂,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陷入低潮。
这一年的夏天,冯仲云突然再次来到德泰和中药店。
冯仲云这次来主要是给抗联二十九团布置送药、送信的任务。
在交代工作任务时,冯仲云嘱咐翟延龄在送药、送信时,先到王家店,如果在王家店碰不上二十九团的领导人陈芳钧,就到吴家店去找。
同时又再三嘱咐翟延龄和吕盛田二人在行动中一定要谨慎、小心、沉着,路上千万不能出事。
在通往王家店的路上,日寇一直严密设卡盘查,没有应对之策很难通过。临行前翟延龄和吕盛田商量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以翟延龄是医生的身份去执行这次任务。
出发时,翟延龄一身大夫的打扮,拎着个大药箱。而吕盛田的家过去在船房子(今尚志村),不但地理环境熟悉,而且人也熟悉,一旦遇到哨卡盘查,就说是接大夫给家里人看病,以蒙混过关。就这样,二人一路上倍加小心,高度警惕,直奔山里而去。
一进山道,二人戒备心理更甚,一个劲儿地往前赶路。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两处哨卡盘问,都坦然自若地大方应对,出示良民证。敌人的哨卡见没有什么可疑之处,也就放行了。
自清晨出发,直到傍晚才赶到王家店。一打听,陈芳钧果然在这里。翟延龄、吕盛田立即把携带的药品连同冯仲云写给二十九团领导的信,一并交给了陈芳钧(时任二十九团团长)。
这次进山的任务就这样顺利地完成了。当晚,在二十九团和抗联战士一起吃过简单的晚饭,翟延龄和吕盛田又赶忙日夜兼程返回兴山街 (鹤岗),继续接受和积极完成党交给的地下联络站的各项秘密任务。
此后,翟延龄和他的德泰和中药店在东北民族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中做了许多重要而秘密的工作,由于现有的史料不足,暂无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翟延龄和他的德泰和中药店为东北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后,翟延龄被组织先后安排在黑龙江省民政厅卫生处和哈医大工作。他热爱医学事业,长期担任科主任、教授职务。于2007年2月28日去世,终年98岁。他终生没有生儿育女,晚年独身一人,但他并不感到孤独,到家中看望他的学生总是络绎不绝。
翟延龄的挚友陈芳钧和马克正后来都成为抗联队伍中的师级领导。陈芳钧于1939年2月23日在同日伪军战斗中壮烈牺牲。马克正在抗联战斗中屡建奇功,后任哈东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49年, 马克正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冯仲云,江苏省武进县人,中共早期党员,1927年入党,东北沦陷后,历任东北反日总会党组书记、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抗联第三和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抗联第三路军政委。后曾任松江省政府副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等职。目前,江苏省武进县横林村镇余港村设有冯仲云将军的少年故居,并辟有冯仲云将军事迹陈列室,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年和2001年,冯仲云将军的女儿冯忆罗先后两次回到黑龙江,重走抗联路,寻找冯仲云将军和抗联战士当年的战斗足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