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熄的地火——鹤岗矿区红色史话

连载之四

第一章 早期开发育火种

第四节 于凤至入股鹤岗煤矿公司

在吴俊升主导下,经1925年7月改制, 特别是1927年莲江口至鹤岗煤矿的铁路竣工通车后,煤矿公司生产经营进入一个较为正常的发展阶段。

1926年,矿区在北二槽首次进行了露天开掘,并开始使用蒸汽绞车提升。1927年,鹤岗煤炭产量日增, 销路也打开了, 哈尔滨市场上开始出现鹤岗煤。1928年春, 驻在哈尔滨总公司的总务科搬到莲江口靠前管理矿山。与此同时,随着鹤岗煤矿公司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本省其他地区和吉林、辽宁等地的一些农民,也来到兴山镇(鹤岗煤矿公司) 从事采煤生产劳动,矿山的生产经营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皇姑屯事件之后, 东北政局出现重大变化, 张学良主政东北, 万福麟出任黑龙江省军务督办,常荫槐任省长。鹤岗煤矿公司的人事也随之出现了很大变动,其中万福麟之子万国宾和常荫槐之侄常绍裹均出任公司协理要职。

“杨常事件” 爆发后, 在鹤岗煤矿公司任职的常绍裹失势逃亡。鹤岗煤矿公司随之改组,经理由广信公司总经理谭玉祥兼任, 万国宾任协理,并在莲江口设立驻矿事务所,任命郭忠为所长,钱拱北为副所长。驻矿事务所成立后,加强了对矿山的直接管理,产、运、销均有较大发展,当年实现利润60万元。据悉,这是开矿以来,鹤岗煤矿公司的第一次获利,全矿上下莫不欢欣鼓舞。对此, 当时的东北政务委员会还进行了通电嘉奖。

1930年,鹤岗煤矿公司的生产保持了1929 年的良好势头, 生产经营形势呈良性发展态势。虽然当时采煤方式仍是人工刨煤、装筐,运输方式仍是肩挑人扛、走跳装车,但出煤量比之前大大提高。铁路也一直铺到露天槽下,露天生产可以直接在采煤现场装车,生产运输效率明显改善。鹤岗煤矿的名声随之远播。

这时,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看到了鹤岗煤的经济价值,决定投资鹤岗煤矿公司。1930年,于凤至投资60万元入股鹤岗煤矿公司(于凤至为实际代理人),先后购置机船1只、拖船2只,加强了松花江上的运输,使鹤岗煤矿公司产、运、销规模进一步扩大。于凤至的投资推动了鹤岗煤矿公司的发展,当年鹤岗煤矿公司获利65万元,创公司建立以来的新高。对此,当时的上海《新闻报》、天津《国民日报》、东北《商工日报》均有报道,称赞鹤岗煤矿公司“煤业兴旺,矿山发达”。

1931年6月,鹤岗煤矿公司在哈尔滨召开股东大会, 选举产生新的董事会及监事会,于凤至等人当选董事, 刘敬舆当选董事长。1931年6月16日东北《商工日报》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报道。

对于于凤至入股鹤岗煤矿公司的过程和细节,《鹤岗矿务局志》中有记载。另外,在沈阳大帅府的文物遗存中, 也有当年的《鹤岗煤矿公司记账账本》为证。

于凤至入股鹤岗煤矿公司的往事,证明当时的鹤岗煤矿公司已经吸引了政经两界的关注,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