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早期开发育火种
鹤岗(原称兴山,1949年改称鹤岗)是一座因煤而立、缘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
1914年,乡人曹凤阳在石头河西岸掘地时发现煤炭,时任汤原县测地委员沈松年以此为据,向黑龙江省政府呈请发照开矿,并与他人筹资募股创办兴华煤矿公司,后更名为鹤岗煤矿公司,至此拉开了百年矿山开发、煤炭开采的序幕。
1927年,广州起义后,中共中央为了保护干部, 同时扩大在北方的影响,派一部分党员到东北开展革命运动,发展党组织,壮大党的力量。 1931年,中共鹤岗煤矿支部成立,开始秘密领导鹤岗矿山工人运动。
第一节 沈松年开发鹤岗煤田
鹤岗煤田形成在大约一亿四千多万年前的晚侏罗纪初期,为远海内陆断陷盆地型煤田。
在遥远的晚侏罗纪时代,酸性岩浆遍布该地区。海西运动后,地壳回返上升,形成褶皱带和断陷盆地,开始接受沉积。此后,由于地壳不断缓慢下降,新生、衰枯和死亡的大量植物不断堆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正是这一亿四千多万年前的地球变迁,造就了鹤岗矿山沧海桑田般的古远历史……
据民国十三年(1924年)北京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上刊载的地质调查所技师谭锡畴撰写的《黑龙江汤原县鹤岗煤田地质矿产》一文记载,鹤岗煤田最早发现于民国三年(1914年)夏天。
当时,居住在鹤岗地区石头河西岸鹿迹山屯的猎户曹凤阳在开荒种地时掘地见煤,地点位于石头河西岸南二槽附近(今龙煤鹤岗矿业公司新岭煤矿原南采区与南翼邻近处)。
曹凤阳掘地见煤后, 并不知挖出来的是煤炭。带回家中, 询问邻居乡友,也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有人建议曹凤阳到鹤立镇找见多识广的沈松年问问。于是,第二天曹凤阳便背着挖出的煤炭赶到鹤立镇北门外时任汤原县测地委员的沈松年家中,向沈松年征询和报告。
沈松年,字茂林,湖南省凤凰县人,生于光绪十年(1884年),卒于康德六年(1939年)。
沈松年出身于封建官宦家庭、书香门第,其父为清末官吏。沈松年幼年丧母,7岁时由继母教授读书,17岁时已通诗文、精书法。沈松年的父亲一心望子成龙、振兴家业,想让他在当地走仕途。但沈松年仕途之念淡薄,却对兴办实业十分感兴趣,所以违抗父命,欲外出谋生。无奈之下,沈松年的父亲只好送他一笔资财, 供他外出闯荡。于是, 沈松年在18岁那年离开了故乡,来到黑龙江漠河,用父亲赠予的资金, 开办了一座金矿。金矿开办后,经营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恰逢晚清政府实施开荒移民兴边政策,沈松年又受同乡朋友的影响,将金矿赠予在漠河曾热心帮助过他的干姐,自己又转奔汤原县开垦农荒。
沈松年由于在汤原放荒成效显著,很快被当时的汤原县聘为测地委员(相当于测地工程师),并于宣统三年(1911年) 在鹤立镇迎娶了当地富户之女赵凤银为妻(当年沈松年27岁)。成家后,沈松年家业逐渐中兴,先后置地4方(合180垧,大约180公顷),建成了一套正房7 间、东西厢房各7间的四合院,家里还有不少雇工,骡马成群,成为闻名鹤立镇的大地主“沈老爷”。曹凤阳到沈松年家探问“煤炭” 之时,正是沈松年家业兴隆之际。
见到沈松年后,曹凤阳拿出挖到的“煤块” 给沈松年看,并寻问这是何物。沈松年一见便确认是煤炭,欣喜若狂。他立即随同曹凤阳来到掘煤之处察看,事后又将煤炭取样送省城化验, 化验结果是“验之质佳”。于是,一向热爱矿业的沈松年便立志要开发这块富饶的矿产资源。
民国六年(1917年), 沈松年向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当时的省会是今天的齐齐哈尔)呈请发照开矿,并与当地乡绅孙丙午等人集资募股,筹建兴华煤矿公司。
民国七年(1918年)6月,黑龙江省政府下发第331号矿照,批地1方里,供兴华煤矿公司开矿。同年11月,又下发第534号矿照, 续批地7方里, 总计8方里450亩土地,支持兴华煤矿公司兴办矿业。1918年11月1日, 鹤岗煤田正式开发,企业名称为“黑龙江汤原县商办兴华煤矿有限公司”,设事务所于鹤岗镇(今鹤立镇)沈家大院内。
开矿之初,由于当时的矿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条件简陋、匪患频发,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不多,只有大约50名农民出身的工人,由小工头李相亭带领着采用土法开采煤炭。先后共开9个出煤的坑洞,完全是采用人力刨、背、挑的方式出煤,生产效率极低。一到伏天炎热之时,出煤的坑洞又因没有通风设施无法开采,工人们就只能上山砍坑木、种菜,一年仅能干5个月活, 煤炭产量很低。同时, 又因为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产出的煤炭只能在冬季用马车、爬犁等运输工具运到佳木斯一带销售,所以煤矿的经营规模十分有限。
兴华煤矿公司系集资募股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成立之初,名义上的股金总额为15万元大洋,具体的股数不详。但因有虚股,实际资本金约为当时的江钱(黑龙江官贴)700万吊, 即10万元大洋。主要股东有沈松年、刘象九、蔺剑云、增韫、朱子服、邵济生、王子廉、张剑秋、董纪五、曹凤阳等人。股东会公推原浙江巡抚增韫为董事,沈松年为经理,另有地方乡绅孙丙午职务不祥。
民国八年(1919年), 兴华煤矿公司内部发生纷争。一说为孙丙午心怀叵测,暗通上层官吏,排挤沈松年。当时,友人曾劝沈松年将煤矿家当卖给日本人,然后举家迁往大连日本租借地另谋他业。沈松年认为卖给日本人是卖国行为,坚辞不受、严词拒绝。后来沈松年、孙丙午矛盾加剧,造成一起严重的内讧诉讼事件,官司打到了省府。时任黑龙江省督军的鲍贵卿见财起意,图谋煤矿开发权,便竭力主张改私营为官办。几经调解后,才确定为官商合办。原各股东的本金只抽回一半,工人的红利弃之不管,并且只给了沈松年一个微职。沈松年不接受这样的安排,虽然经过多次抗争、交涉,最终无果。沈松年气愤至极,索性牺牲本金,分文未要便离开了矿山,从此失去了苦心经营的矿业。回家后,为偿付股东本金,不得已又将自家的3方荒地出卖还债。
后来,沈松年虽立志东山再起,拟到萝北再开煤矿,终因地质条件不具备而未成。由于鹤岗矿权被夺,萝北开矿又落空,沈松年愤郁交加,一病不起,最终于1939年病故。沈松年去世后, 先葬于新华胜利大队, 其后人于1979年又迁坟至新华和胜大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