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早期开发育火种
第五节 矿山党组织的建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满洲各级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下遭到严重破坏。1929年6月,刘少奇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后,开始加强对各地党组织的建设和整顿工作。 这种形势下,党在三江平原播下的第一颗熊熊燃烧的革命火种——中共汤原县委在新华车站附近的七号屯诞生了。
随着鹤岗煤炭开采的迅速发展,鹤岗早期的工人阶级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 1926-1930年的5年间,鹤岗煤矿工人开展了多次罢工斗争。这些斗争的形式虽然只局限于破坏生产、消极怠工和罢工,斗争要求只局限于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 但却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也逐渐培养和锻炼了矿工的斗争意志,显示了新生工人阶级的力量。由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正确的领导,斗争仍然带有很大程度的自发性和无组织性,尚不能突出正确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 因此大都以失败告终。工人阶级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有一个真正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领导, 而鹤岗煤矿工人运动的发展, 为中共建立地方党组织创造了条件。
中共满洲省委和中共汤原县委充分认识到这种形势,从1929年就开始派中共党员来矿山进行工作,并酝酿在鹤岗矿山建立党的组织。中共汤原县委第一任书记李春满曾多次秘密来鹤岗矿山,指导工人运动和筹建党的组织。
1930年,汤原县委派中共党员裴锡九等人来到鹤岗矿山,装扮成采煤工人,与采煤工人同上工、同下工,秘密接触工人,成立三人工作委员会(即工会)领导工人运动。他们经常召开秘密会议,组织人员发传单、贴标语、油印小报等,提出了“加入工会”“反对欠薪”等口号,以此激发进步青年投身于革命洪流。同时,他们还在工人中宣传中央苏区和苏维埃红军,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工人的政治觉悟和阶级觉悟,为建立矿山党组织奠定了基础。1930年夏天, 因井下失火,裴锡九不幸遇难。
1931年初,在汤原县委基础上成立了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刚刚就任县委书记的高雨春与刘忠民等人就来到鹤岗矿山领导工人运动,筹建矿山党的组织。不久,鹤岗矿山建立了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鹤岗煤矿支部,隶属中共汤原中心县委领导,当时有中共党员3人。从此,党组织的领导有力地推动了鹤岗煤矿工人运动的发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