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熄的地火——鹤岗矿区红色史话 连载三十八

第四章 激情岁月谱新篇

第六节 献身煤炭事业的英雄张国富

1998年7月11日,解放军301医院,一名肺癌患者在昏迷中不停地喊着:“首长, 我被包围了,向我开炮; 战士们全牺牲了, 请求支援; 报告首长,我突围了。”

患者叫张国富,曾是一名家喻户晓的特级战斗英雄,与董存瑞、杨子荣、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安业民等一样赫赫有名,人们称他为“孤胆英雄”。然而四十余年来,他隐姓埋名,将本名张国富改成了张国福,藏身于鹤岗矿务局。此刻在医院里,这是组织第一次找到他。

一、 放牛娃活捉中将

张国富,1931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县新立镇一个贫农家庭, 1946年12月在原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

1947年5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东北国民党部队发起夏季攻势。刚刚参军半年的张国富就碰上了一场恶战,他所在的独立三师九团负责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在攻打北山时,双方激战到下午3点多,还有300米高的山峰难以攻下,此时九团一营长、三营长、一连长和三连指导员都牺牲了,伤亡很大。16岁的张国富急红了眼, 他只身一人, 冲到距敌指挥所10米处,掏出一颗手榴弹,冲进敌人的指挥所,大喊一声“投降不杀”。正在指挥所里的国民党中将赵佰昭吓傻了,乖乖地当了俘虏。敌人指挥所失灵了,部队一鼓作气攻上山头,全歼了江密峰守敌。《猛进报》以《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国民党中将赵佰昭》为标题,详细报道了这段传奇般的战斗故事。张国富因此记大功一次, 成了独立三师的名人。

在攻打江密峰战斗之后不久,张国富又创下独自一人使部队化险为夷的战斗奇迹。他所在的九团二营五连进入松花江边一个村庄大院休息,被敌人包围,一挺机枪封锁住大门,全连官兵都被堵在院子里,情况十分危急。张国富机智地翻到墙外玉米地里,悄悄爬向敌人的机枪手,投去一颗手榴弹,把机枪打“哑”了,战友们趁势冲出大院,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这次救险,张国富又被记大功一次。

1948年9月至11月的辽沈战役,国民党军廖耀湘第九兵团十余万人与解放军部队陷入焦灼状态。在攻打胡家窝棚时,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几十次冲锋都未成功,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张国富被埋到死人堆里,队伍从他身上踏过,他屏住呼吸装死。当部队再一次发起冲锋时,已经接近敌人指挥所的张国富把两颗手榴弹捆到一起甩出去,趁着硝烟站起来,然后手持爆破筒一跃而起,冲进国民党部队指挥所。他用一个废爆破筒,抵着国民党团长的腰部,喝令他停止扫射,指挥官骤然间被吓得不知所措。战友们随即冲了上来,敌指挥官一看大势已去,当即命令士兵停止抵抗。当时,张国富只身一人手持爆破筒冲入敌军阵地,这一举动被指挥战斗的师首长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清楚楚。战后,张国富被记特等功一次。他的立功证书“功绩摘要”一栏是这样写的:“辽西战,替班长看地形,打一个手榴弹,炸死五六个敌人,活捉敌官兵十余名;冲进敌指挥所,对战役起天大的作用,战后评一等功。"

多年以后,在拍摄电影《大决战》的第一部《辽沈战役》时,编剧们还念念不忘那场对辽沈战役胜利起着特殊作用的胡家窝棚战斗。但只有张国富的战友们知道,对胡家窝棚战斗胜利起着天大作用的,是手持爆破筒冲入敌军指挥所的张国富。

在随后的一场战役中,张国富趁着战友们都在睡觉跑出去了,他手拿手榴弹,腰缠手榴弹,从后墙跳进去,冲进敌人的营部。睡得正朦胧的敌人被张国富镇住了。这次战斗,他一人活捉国民党兵200多人,成就了他“孤胆英雄”的称号。

1951年4月,张国富所在的四十七军入朝作战。同年9月,联合国军由美骑一师、美骑三师、美骑二十五师、英联邦师、李承晚军第九师、泰国团、土耳其旅及希腊营发动“秋季攻势”,在临津江一带向志愿军发起进攻。此时的张国富已经是一名连长,他率领全连战友,顽强地坚守在3456高地,一次次地抵抗,一次次地阻击,战士伤亡殆尽,张国富身旁只剩下他的副连长,与阵地共存亡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坚守阻击敌人任务即将完成,副连长请求张国富立即回师部报告。在隆隆的炮火声中,身负重伤的张国富从死人堆里连滚带爬撤出阵地,他血肉模糊地爬回师部,从嗓子里发出了几句话:“师长! 全连人都牺牲了,我们的阵地没有失守……”便昏过去了。

张国富在这次战斗中胸部负伤,被后续部队抬下战场,并转回国内治疗。他因此被战友们传为电影《上甘岭》中的“张连长”。

机智神勇的张国富,先后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进军四川、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 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 并被授予 “孤胆英雄” “开路先锋” 等光荣称号。他曾获得东北人民解放军英雄奖章两枚、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一枚。他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记录在军史中, 他本人被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名录》,人们誉其为活着的黄继光、董存瑞,一篇《孤胆英雄张国富》曾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二、 毛泽东设家宴款待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军上百万人中选出了78位特级战斗英雄参加会议,19岁的张国富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毛主席在接见这些英雄的时候, 把张国富从队伍当中拉到前面,跟周恩来同志比了一下身高。

晚间回到宾馆以后,张国富和部分英雄代表接到通知,说首长有请。于是,他们穿好军装,打理好上车等候。汽车进了一个大院以后,他们才发现被带到中南海。进去才知道,这是毛主席正在举办家宴,参加宴会的只有4个英雄。

1952年,从朝鲜战场回国后的张国富被送到了湖南衡阳军事学校深造,部队希望把这位特级战斗英雄培养成优秀的军事人才。

1958年,张国富军校毕业, 本可以留在部队做一名干部, 然而他却向组织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复员回家。 就这样,作为湖南衡阳陆军学校第一批学员,在学习6年以后,张国富却解甲归田了。后来据他的女儿讲,他作战特别勇猛,却认为自己只适合一个人作战,不适合带兵。

另外,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战争已经过去了,我为这段历史而生,我已经完成这段历史使命,我就是一个老百姓”。

回到原籍的张国富和邻家的姑娘结了婚,准备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因为不会种地,经人介绍,1958年,张国富到鹤岗市参加招工,档案都没有带。他把名字改成了张国福,成为鹤岗矿务局的一名普通矿工。领导观察到他身上有与众不同的东西,把他调到了护矿队,后来再转编到公安系统。

但是,他突然意识到不对,他说:“战争年代让我去杀人,和平年代我还在杀人!”他无法从对待一个罪犯的角度去做这些事情,他只能从一个生命的角度去考虑。后来,他很凝重地讲过一句话:“我的儿女不许做两件事,一个是不许当兵,一个是不许当警察。和平年代,我不愿意让他们再去摸枪, 我的儿女可以去做工人, 可以到煤矿, 可以去做农民, 都可以。”

张国富离开公安系统以后,到了煤矿附属单位——火药厂。那个时候大家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押运火药,这是件最辛苦、最危险的事情。另外,有的时候出门,补贴都不够,还要自己搭生活费,关键是每家生活都不是很富裕。而张国富却把唯一一个儿子带在身边,在闷罐车里跟他一起押运火药。

张国富从来不为自己争取什么。当时的工资级别按一、二、三、四级来发,因为矿务局属于大企业,人特别多,在评级的时候,他一直往后推。那时候,一块钱就够家里一天的生活了, 张国富的推让, 让家人很是不满,妻子就给他起个绰号叫“张四级”。

1966年,张国富四岁的三女儿因为重病夭折了。当地的习惯是,孩子不成年而夭折是要扔到山坡子上。处理以后,邻居发现张国富下班经过那段山的时候,他都会上去,再回来每次眼睛都是红红的。

1970年,他的小女儿因为肠粘连,下了病危通知。当时妻子在家里照看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他们唯一的儿子。张国富一个人在医院,护理只有两岁的女儿。女儿手术后,伤口感染,瘦得已经皮包骨了,肉包不住肠子,全靠绷带绑着,所有的人都放弃了,医生也劝他放弃,但张国富24个小时用木板拖着她,坚持把女儿带回家。第二天他再抱着女儿去换药的时候,医院没有人想到孩子竟然活着,整个医院都轰动,医生护士全跑来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