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鹤岗矿业公司的“开山人”

——观《久远的历程》有感

近日,鹤岗矿业公司党委分两次在矿区影剧场组织观看《久远的历程》大型历史纪录片1-7集,包括我在内的2000多名干部职工,在光影流转间重温企业百年过往,不仅深受教育,更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开阔了视野。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言“读史可以明智”,这份观影后的触动,在回顾片中曹凤阳偶然发现煤炭、沈松年毅然兴办兴华煤矿的篇章时,变得愈发强烈,让我反复回味、久久难平。

起初看到沈松年——这位家境优渥的子弟,不顾未知风险倾尽心力创办煤矿,最终却落得公司被瓜分、散尽家财且郁郁病逝的结局时,我曾直白地疑惑:“他这般不计个人得失的投入,究竟图什么?”

但随着镜头里历史细节的铺展,这份疑惑渐渐被深深的敬佩取代。站在今天回望百年历程,沈松年的选择早已超越了个人层面的成败——他创办的兴华煤矿,不是一次普通的商业尝试,而是为鹤岗矿业公司埋下的第一颗“火种”。没有他当年突破认知局限、主动投身实业的勇气,没有他为煤矿创办付出的心血与资源,就没有后来鹤岗矿业公司的一步步发展壮大,更难有如今支撑城市经济、滋养万千职工家庭的矿业根基。他或许没能守住自己亲手建立的公司,却用一次“失败”的尝试,为这座城市的产业历史打开了关键的一扇门,这份“奠基者”的价值,远比一时的商业成功更厚重、更值得铭记。

尤其看到他的公司被各方势力瓜分的情节时,我不禁想起《猫和老鼠》里猫狗鼠围着一块肉、各逞手段争抢的场景——旧时代里,缺乏规则约束的势力就像动画里的争抢者,将沈松年耗尽心血创办的煤矿视作“待分的肉块”,轻易地瓜分了这份实干成果。这不仅让人替沈松年感到惋惜,更让人深刻感慨如今企业规范发展、行业良性竞争的可贵。作为鹤岗矿业公司的一员,我们今天能在稳定的平台上开展工作,能享受前辈们奠定的产业基础,更该读懂沈松年身上的开拓精神:无论面对怎样的未知与挑战,只要是对行业发展、对城市建设有价值的事,就值得坚定去做、全力去拼。

而当我为“开山人”的故事心潮澎湃时,也不禁思考:是谁让这些尘封的历史得以鲜活呈现?答案正是纪录片的幕后团队——是他们的用心打磨,让这段岁月故事跳出史料、走进了我们心里。在鹤岗矿工报社领导的统筹带领下,电视台专题部的同事们以专业态度与饱满热忱,将鹤岗矿业公司百年历程中的珍贵片段一一打捞、精心编排。他们虽未出现在镜头前,却以细腻的镜头语言、严谨的史料考证,让曹凤阳、沈松年这些“开山人”的形象愈发清晰可感;更让包括我在内,来自鹤岗矿业公司各单位的同志们,都能透过屏幕真切触摸到企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感受到先辈们的精神力量。这份“记录者”的坚守,与“开山人”的开拓同样珍贵,正是他们的用心,让这段久远的历程跨越时光,成为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前行的精神养分。

后续我会继续补看《久远的历程》剩余剧集,深入了解鹤岗矿业公司百年发展中的更多奋斗故事与精神传承,也会把这份对前辈的敬意转化为实际工作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做事、主动担当,用点滴行动不负这份“久远的历程”所承载的历史重量与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