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转一圈,他上两个班。”这是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次去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大会,见过铁人王进喜,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的老矿工,曾任兴安煤矿副矿长的张清瑞最本真、最直观、最恰如其分的写照。
1932年出生的张清瑞,懂事起就开始放牛,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欺凌。全国解放后,为了寻求温饱的他,来到了鹤岗矿区,在兴安煤矿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矿工。工作中,他从不讲报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他很快就掌握了普通的采煤技术,成为采煤队的大梁,被提拔为采煤班长。由于当时的煤矿条件落后,生产力低下,劳动强度大,冒顶事故频频发生。但是张清瑞以一位煤矿工人最朴实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在场子面奉献着:哪里条件差,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的工作脏、累、苦,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冲锋在哪里。一天,张清瑞和同班的矿工刚刚来到场子面。他发现场子面顶板不时有煤渣脱落,空荡荡的场子面间歇性地传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大家先靠后,我看看再说。”张清瑞对矿工们叮嘱了一声,独自一人走进场子面。借着雪亮的灯光,他看到:顶板压力大,两边硬梆立柱太细,有的已经压弯、倾斜,有的已经把立柱的榫压得龇牙咧嘴。“赶紧撤——”他冲工友大喊一声,忙转身往回跑,就在他刚刚跑出20多步,“哗啦——轰隆——”场子面大面积抽顶了,煤尘弥漫,浮货埋住了张清瑞的半条腿。他急中生智,凭借年轻力壮,憋足一口气,“啊”的一声,一用力,脚出来了,而那双跟了自己一年多的矿靴,被埋在了煤堆里。好险呢?张清瑞好险!场子面里的矿工们的生命,好险!张清瑞采用到煤矿不到三年,娶妻成家。他凭借个人魅力,过硬的采煤技术,被提拔为采煤队长,更让他激动的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队之长,一名共产党员,不再是只关心自己一个小班,而是整个采煤队。这时候的张清瑞真的成了场子面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采煤队三个班,哪个班薄弱,他就盯在哪个班;哪个班完不成任务,他就住在哪个班。他和工人一样,打眼儿、攉煤、推车、光着膀子抱着圆木钻那一米半高、坡度五六十度的上山。本来这个小班工人升井了,张清瑞也劳累了一个班,也该升井了。可是,他看到下一个小班的工人少,看到场子面压力大,有危险,担心出事故。于是便留在场子面,与下一个小班的工人一起,继续摸爬滚打在场子面。所以,场子面、采煤队、兴安煤矿乃至整个矿山,便留下了“地球转一圈,张清瑞上两个班”的佳话。
身为采煤队长,每年春节期间的出勤率是保证场子面高产的关键。可是人心都是肉长的,好多外地来的矿工,都想回家看看,与老人、老婆孩子过个团圆年。既要场子面高产还要考虑到矿工的亲情。记得他当采煤队长的第二年春节,场子面的矿工出勤率骤减,可是偏偏矿上要求煤炭产量不能落下。张清瑞已经连续高烧39度两天了,还是要坚持去下井。体格健壮的爱人赌气囔塞地把他拉进了医院。医生给他打了退烧针后,叮嘱他:“从现在起,你必须在家休息,不然烧成肺炎就不好办了。”爱人忙让医生给他开了病情诊断条。可是张清瑞却把诊断条揣进兜内又去下井了。走到半路又折回来了,他想:爱人身强力壮,如果让她跟着自己下井采煤,可能要比一般的矿工还要能干。回到家,他把自己的想法给爱人一说,爱人气乐了:“你个死玩意儿,大过年的,不但自己豁出去,还要把媳妇搭上。”爱人嘴上这么说,最后还是和张清瑞一起去下井了。她放心不下发着39度高烧的丈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张清瑞的汗水没有白流,张清瑞的辛苦没有白费,张清瑞的精神得到了全矿职工们的认可。1966年5月,他去北京参加了全国煤矿“五好集体、五好职工”代表大会;1973年,去哈尔滨出席省社会主义先进集体,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与大庆“铁人”王进喜亲切交流;1966年、1968年两次作为矿工代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地球转一圈,他上两个班。”这是对张清瑞——老一代矿山人砥砺前行的写照。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张清瑞老人已经离世。但祖国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矿山更不会忘记他。我们新时代的鹤岗矿山儿女,正以与时俱进的步伐,崭新的时代风貌,传承着张清瑞等老矿山人的足迹,谱写着新的矿山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