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熄的地火

​——鹤岗矿区红色史话

第二章   山河破碎勇抗争

二、东山和大陆两个“万人坑”

鹤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为大量掠夺煤炭资源,直接以军事武力统治矿山。他们把以各种名义被骗来、抓来的人员作为廉价劳动力,无情地驱赶到煤矿井下,强迫工人超强度劳动,根本不管工人死活。侵略者施行野蛮的掠夺式开采,导致井下事故不断发生,加之饥饿、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疾病流行和经常遭受酷刑,造成成千上万的煤矿工人死亡。

据老工人廉成山回忆:“1941年,我大哥在兴山干活时生了病,把头到家来催工,看到躺在炕上的哥哥,便抡起皮鞭毒打一顿,硬是逼着他出工,大哥疾病缠身,又遭毒打,劳累过度再加水淋,没过3天就离开了人世。”“1942年,兴山二坑从关内招骗来1500多名18至30岁的工人,因干活时间过长(早3点到晚9点),吃的是发霉的苞米面和橡子面,喝的是臭水沟里的水,不到两年,这些人只剩下90多人了。”

南山矿退休老工人许延龄回忆说,1939年,为了修洋灰洞子东侧那条铁路,从天津招来600多外包工。 日寇为了加快对鹤岗煤炭的掠夺,不顾工人死活,逼迫加快施工。工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披星戴月地干着繁重的体力活。铁路尚未修好,已累死了500多工人,尸体全部被扔在了东山的荒山坡上。

据老工人李春秋回忆,那时吃水困难,工人喝水沟里的水,水面上经常漂着绿苔和马粪,有时还漂着尸体。1939年流行霍乱,哪一栋房子的人闹病了,鬼子和把头就用铁丝网将整栋房子围上,不许里面的人出来。等人死了,就抬出来扔到荒山坡上。李春秋所在的工棚子就在“东山万人坑”的附近,工棚里死了人,就扔进大坑里。李春秋亲眼看见4个“浮浪”(泛指当时社会上的失业者)抬着两个用铁丝捆着还在喊叫的人扔进坑里。

在日本法西斯统治鹤岗的十多年时间里, 矿山工人被压榨致死的成千上万, 尸骨累累, 惨不忍睹, 其罪恶是历史上罕见的,“东山万人坑”“大陆万人坑” 就是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人民的铁证。

“万人坑”里的尸骨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在日寇统治压迫下劳累致死的矿工、外包工和被抓进“矫正辅导院”的所谓“浮浪”;二是日寇实行野蛮的掠夺式开采,根本无视矿工的生命安全,导致井下事故不断发生, 工人伤亡惨重; 三是食物发霉糜烂、水源污染严重和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以致瘟疫盛行,不少矿工及家属因病死亡,也被丢弃在坑里;四是一些反满抗日的爱国者被迫害致死。

鹤岗“东山万人坑”位于现在的益新煤矿办公大楼东约800米处,是东北地区较大的“万人坑” 之一。 1968年, 西南一角的“东山万人坑” 被发掘,在长10米、宽8米、深2.5米的土坑内,不算零碎骨块,较为完整的尸骨就多达千余具。此外,大陆煤矿煤仓对面、露天坑东边的小土岗上还有一个“大陆万人坑”。这两个“万人坑”内白骨累累,惨不忍睹。

据许多幸存的老工人回忆,1945年8月前,“东山万人坑”一带是长满桦树、柞树的乱尸岗子,人迹稀少,野狗恶狼频繁出没。当时,矿山死个人还不如一只鸡,有的人未断气,就被活活地扔进坑里。有的人命大,扔到坑里后自己爬了出来,但绝大多数就冻死、饿死在坑里,或者被野狗饿狼啃食了。

1984年12月24日,曾任东山区工会武装委员的闫化如在座谈会上回忆说:“1946年8月20日,东山区成立工会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发动工人钉木箱,去拣日伪统治时期死难者的尸骨。当时,在现在的阶级教育展览馆附近的山坡上,遍地都是死难者的白骨。工友们用了三天时间,将大量尸骨埋入7个自然坑里。第二年清明节召开了群众大会。第一任东山采煤区党支部书记王学功在大会上发言,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14年,这漫山遍野的尸骨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残害中国人民的铁证。死在矿山的阶级兄弟何止万人哪!‘万人坑’ 的名称就是那时叫出来的。”

“东山万人坑”是伪满时丢弃死难者尸体较多的一个坑的一角。据当年居住在东山的老工人回忆,当时井下采空区需用沙子回填,那个坑就是当年挖沙子后形成的。后来死难的许多工友就扔到了这坑里。 日寇在附近设立了“矫正辅导院”,所死的人多数扔在坑里面,这里就成了专扔死人的坑。

鹤岗东山“矫正辅导院”于1944年5月成立,后不断有所谓“浮浪”被抓来强制进行无偿劳动。据当时在东山“矫正辅导院” 任伪职员的尹影证实,从1944年5月成立至1945年8月解放,东山“矫正辅导院” 囚禁人数达1190余人,大部分是从佳木斯、牡丹江、富锦等地的监狱押送来的。“矫正辅导院”关押的“浮浪”每天干10多个小时活,每人每天只得6两粗粮,而且动辄就减至4两或3两。不少人被逼带病下井挖煤,造成大量工人死亡。有人在病室里死了很长时间才被发现,还有人死后没有及时抬走,一两天后才抬出去放在停尸场内,用小木牌写上死者号码,拴在死者手腕上,并按“井”字样堆成垛。

据被抓进东山“矫正辅导院”的第一批“浮浪”杨丙生回忆,1944年5月的一天,他正在佳木斯街里买鞋,突然街口就被日本宪兵和警察堵严了。尽管他当时是佳木斯火车北站的装卸工,有“劳工证”,但日本宪兵和警察见他身体比较好,就硬把他的“劳工证” 给撕了,用粉笔在他衣服后背上画个圆圈,和另外200多名被抓的所谓“浮浪”,一起被押送到鹤岗东山“矫正辅导院”。据鹤岗市东山区志记载,仅15个月,东山“矫正辅导院”就死亡260多人, 死者都被扒光了衣服, 扔在东山坡上的大坑里。

老工人卢本忠回忆说:“1945年6月,西三槽作业场一次冒顶18架棚子,除了在工作面干活的5人外,其余30多人全被砸死。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开始时,工人死了还给一口薄木板棺材,后来死的人太多了,不但不给棺材,而且不埋了,就将尸体往荒山坡上一扔,日久腐烂,便累累尸骨漫山坡了。”

老工人孙永山回忆说:“1943年流行伤寒病, 我们工棚里的李连义得了病,夜里把头派人抬他时,他还会说话,就被扔到工棚后边野狼出没的荒山坡上。第二天早上我去找他,看到的只是一只鞋了。”

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暴行,激起了工人尤其是“矫正辅导院”被囚者的强烈反抗,但每次都遭受日寇的血腥镇压,多数未能逃出魔掌而惨遭杀害。仅发掘的“东山万人坑”一角,就有戴脚镣的尸骨数十具。 还有的头骨、盆骨、腿骨被铁器打击成洞,有的脊椎骨被铁丝穿成了串。累累白骨证明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劳苦大众所施行的法西斯暴行。

“大陆万人坑”的形成与设立“鹤岗刑务署”有着密切联系。当年广泛流传一首民谣:“刑务署是阎王殿,只见活人进,不见好人还,死人无其数,尸骨堆成山。”鹤岗刑务署是1942年秋天设立的,地点在大陆矿( 今新陆矿)煤仓对面、铁路以西,占地约半里见方,四周用电网围着,是伪满牡丹江监狱的鹤岗分监狱。1943年秋, 鹤岗刑务署开始监押一些所谓的“国事犯”“政治犯”“思想犯”。这些“犯人”每天都要干十几个小时的苦力,吃的都是馊了坏了的饭食,身上披着麻袋片,甚至用洋灰袋遮体。被鹤岗刑务署前前后后抓进去的3700多人, 到日本投降时, 就只剩下不到1000人。

在大陆矿露天坑东面的小土岗上,当年立了一个木头桩子,表明那里是埋死人的地方。鹤岗刑务署关押的人死后都被拉到那里。当年给鹤岗刑务署拉过尸体的朱景生回忆说:“1944年春天, 由于拉了一冬天尸体,狼狗吃不完,死尸堆得像木头垛,天气越来越热,鬼子才带‘犯人’来挖了3个20米长、2米宽、8米多深的长方形大土坑,把散弃在外面的尸体都集中在3个坑里, 用土埋上。1945年光复前的几个月,日寇为掩盖罪证,又集中掩埋了几次零散尸体。”

1968年10月,发掘后的“东山万人坑” 建起了公开对外展示的馆舍,定名为“东山万人坑阶级教育展览馆”。1981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展馆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馆以来,国内外参观者达数百万人次之多。

累累白骨,铁证如山,无言地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当年的侵华罪证,见证了中国矿工的悲惨命运,教育了几代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