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高血压、脑梗、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在冬季都会大大增加。
研究显示,冬季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比夏季高41%,其中脑卒中死亡率增加近一半,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增加三分之一。气温每下降1度,收缩压将上升1.3mmHg,舒张压上升0.6mmHg。
相比夏天,人们的收缩压在冬天平均升高12mmHg,舒张压升高6mmHg。冬季的血压波动明显大于夏季。
都说冬天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道坎,温度一降、冷风一吹,血压立马就上去了。稍不注意,血压还容易忽高忽低,反复波动,就怕心梗、脑梗找上门来。
为什么一到冬天,血压就不好控制,还容易波动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温度低、温差大。冬天血压升高的原因,其实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物理原理——热胀冷缩。当气温下降时,人体的血管受到寒冷的刺激,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但血容量还是不变,就导致血管壁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血压因此上升。而且,在有暖气的北方,室内外温差往往比较大,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当温度变化所带来的刺激过大过快时,就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第二个原因是出汗少。夏季人体出汗多,体内的钠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而冬季人体基本上不出汗,排钠量要比夏季低很多,血液里的钠含量高了,血容量上升,血压自然相对会高一些。
第三个原因是饮食油腻和体重增加。冬天人们的运动量相对较少,再加上冬季饮食的脂肪和热量往往较高,不注意控制的话,体重增加、脂肪变多,血压就会上升。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哪怕体重稍微上涨,血压也会上升,特别是腹部内脏脂肪,也就是我们肚子里的脂肪和血压升高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