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生命的摇篮
是大自然的馈赠
每一滴水
每一片绿意
都承载着生命的希望
传递生生不息的力量
托萝山下边城美,五月的风送来丁香和艾叶的清香,也送来湿地深处的诗意邀约。
5月30日,萝北县诗词协会在莲花乡新颜村湿地举办“以芦苇之韧,守生命之绿洲”,端午节湿地采风活动。
凤鸣高梧,诗意飞扬。鹤岗市诗协、美术家协会、市读书会、宝泉岭诗书画界诗友及萝北书协、鹤北红松诗社、共青凤鸣诗社的诗友们一起走进生机盎然的湿地,在这片生命的摇篮,倾听动听的歌谣,聆听它的梦想和传奇。
湿地的风传颂着北大荒的过往,回肠荡气地咏唱出人间的沧桑巨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里是一片“百里澄泓遍野泡”“棒打狍子飘舀鱼,野鸡飞到铁锅里”的景象,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人们,以“战天斗地”的豪情,展开轰轰烈烈的开荒热潮,完成了历史交付的“红心粮 爱国粮”的使命。
在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里,今年已八十岁的卢凤珍不仅是住地窨子点煤油灯的拓荒者,更是用三十年的坚守,创造了黑土地的湿地传奇。
只有小学文化的卢凤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这片湿地,她用皲裂的双手,编织出比芦苇更坚韧的守护之网。
这片湿地蓬勃的生命力,不仅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更源于一颗永不言弃的守护之心。
在卢凤珍老人的心中,这片湿地的一切都是那么可爱。
伫立千年的塔头墎子,浮沉万代的飘垡,还有山鸡、野鸭、猞狸都是这里的常客。
曾经的住地窨子点煤油灯的生活,锤炼了老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底色。巾帼不让须眉,她永远记得和村民一起拓荒为新生活奋斗的日子,而今北大荒沃野千里,每寸土地上都烙下青春和生命的印记。
她热爱黑土地上的一草一木,爱湿地的鸟鸣蛙唱。今年春天,这位农民诗人颤巍巍地向萝北诗协递来那份手写的倡议书:“让诗人都来看看,这里的每一株芦苇,每一朵莲花都是会写诗的,都是湿地未曾发表的诗行。”
阳光照耀绿色的田野和湿地,广阔的天地里,卢凤珍老人的儿子宋金来从母亲手中接过爱护湿地的使命,带领采风团的成员,近距离感受湿地的独特风光。
一座座白色如巨人般的风力发电大风车直耸天空,在风中不停转动,传唱着黑土地的歌谣。一望无际的土地上,绿色湿地弹奏着动人的旋律。
乘一叶小舟,轻轻在湿地荡漾,静静流淌的河水里,更让我们感受到以“芦苇之韧,守护生命之绿洲”的意义。
在这片绿色的世界里,让人觉得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活力。宋金来大哥奋力撑着一叶小舟向前,在绿色河道中穿行,一刹那间,北方的水乡,就这样刻进了脑海。他非常开心地和我们分享29日拍摄到丹顶鹤飞过这片天空的画面,像他的妈妈一样,在时光长河里,守护这片湿地,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新颜湿地,让自己的家乡成为北方的水乡,文化之乡,是他的梦想。
把故事留给时光,在这片被勇气、爱与诗意浇灌的新颜湿地,诗人将蛙鸣鸟啼化作平仄,画家描摹晴空一鹤排云上的传奇,摄影师的镜头里,晨曦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