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熄的地火——鹤岗矿区红色史话

连载三十四

第四章 激情岁月谱新篇

第三节 火红年代取得重大成就

三、 兴安台选煤厂建成投产

在国民经济“一五”计划中,煤炭工业的总任务是,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煤炭,要求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扩大东北与沿海各煤矿,充分发挥原有矿井和选煤厂的作用,同时要大规模建设新井和选煤厂。

兴安竖井建成后,兴安台选煤厂也随之应运而生。由于兴安竖井的原煤属于较难选和难选原煤,故需要在兴安竖井工业广场内建一处选煤厂,主要用于处理兴安竖井的原煤,而且是采用水洗处理法,其设计能力为150万吨/年,与兴安竖井相匹配。

兴安台选煤厂亦为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1952年8月,由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煤矿管理局局长孙然签署计划任务书,委托苏联列宁格勒煤矿设计院设计。1953年6月26日,完成初步设计,并在莫斯科制定设计审核议定书,1954年完成技术设计。

兴安台选煤厂1957年8月15日开工,由鹤岗矿务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至1960年2月18日投产,历时两年零六个月。它是当时全国八大选煤厂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现代化动力煤选煤厂。

这座选煤厂在兴建过程中得到苏联专家马路斯(他兼管双鸭山选煤厂的建设)的指导,他曾提出100多项设计修改意见和其他合理化建议。另外,中方施工人员在建设两个竖井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使得兴安选煤厂施工比较顺利。但是,在兴建过程中,按照原设计,当主厂房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已经施工完毕的时候,苏联专家和中方技术人员认为主厂房坐落在冲击淤泥层地基上,而且有地下水存在,地基承载力明显不够。如何处理?显然是一大难题。经过认真研究和精确计算,最后决定采取更换地基的处理办法。首先,在已经施工完毕的基础梁下面按横轴线方向每隔3米向下挖一条沟,深度在1.5米以下,一直挖到稳定层为止。然后,打条形大石砌筑带,将基础梁支撑住。最后,再以水泥砂浆将缝隙充填严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实践证明,这个办法的确行之有效,如今这个主厂房没有发生任何大的变形。

在兴安台选煤厂施工中,施工设备已有所改善,已经有了一台简易塔吊,起重能力虽然不大,亦可代替很多笨重体力劳动。于是,采用塔吊上料和人工上料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加快了施工进度,于1958年6月创出主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月进3层的新纪录,7月又创出月进5层楼的高速度,成为全国煤炭系统工业建筑最高纪录,使得主厂房提前140天完工。由于避免了冬季施工,从而节省投资10万余元,受到煤炭部的嘉奖,苏联专家也大加称赞。为此,鹤岗矿务局建筑工程公司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1959年,施工技术员、段长李树文、孙跃忠等人还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国家的表彰和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的接见。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和工人共提出合理化建议69条,节省投资11万元。尤其是在安装24.85吨重的主洗跳汰机的时候,因没有大型起重机械,只能采用坡道人工搬运的办法,安全地将这一大型设备准确安装好。

在建厂过程中总共完成投资1096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415万元,设备投资465万元,安装工程投资108万元,其他投资108万元。全部工程完工后,1960年2月17日,黑龙江省建设委员会任命的兴安台选煤厂验收委员会举行签字仪式,并对已完成的61项工程进行了严格的验收鉴定。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50件,占全部工程的82%,良等级工程11件,占18%,主厂房的各项工程和设备安装均为优质工程,验收委员会认定可以交付使用。18日,举行了移交生产典礼,苏联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代表费多道夫专程来到鹤岗参加庆典活动。参加庆典活动的还有黑龙江省副省长陈剑飞,煤炭部技术司、黑龙江省煤管局、合江专署以及鹤岗矿务局、鹤岗市的领导。从这天开始,兴安台选煤厂正式投产。至此,国家“一五”期间在鹤岗投入的3项由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全部完成。

四、 改造南山选煤厂

南山选煤厂始建于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溃逃时对该厂进行了严重破坏,并毁掉设计图纸,使这座选煤厂处于瘫痪状态。1948年,鹤岗矿务局根据当时支援解放战争的需要,着手恢复南山选煤厂,但是进度较慢,至1950年才恢复其手选。1952年,对这个厂进行改建,至1953年年末竣工,完成投资93.35万元,但生产规模仍然较小。水洗工艺恢复后,只洗双鸭山矿务局所产原煤(炼焦精煤要求灰分达到9%),筛选工艺处理鹤岗动力煤。

1956年,煤炭部根据东北煤炭加工布局和苏联专家建议,对南山选煤厂进行改扩建。沈阳煤矿设计院于1956年6月提出全部设计文件,1957年初开工,由鹤岗矿务局建筑公司和南山选煤厂共同施工。至1958年末基本完成主要工程,然后边生产边建设,至1960年完成全部收尾工程,共完成投资822.8万元。南山选煤厂的这次改扩建是鹤岗矿务局“一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南山选煤厂有史以来的一次重大技术改造举措,共完成单项工程24项,主要项目有新建半仓式储煤场、手选矸石仓、精煤仓、干燥车间及锅炉房联合厂房,以及机加车间、化验室、变电所、厂办公楼等。至1958年投产时完成建筑面积9421平方米,新修铁路2.2公里,车站3个(东选站、西选站、集配站)。

这次改扩建完成以后,使得南山选煤厂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达到洗选加工110万吨/年、筛选加工200万吨/年,进入全国大型选煤厂行列,真正成为鹤岗矿务局的中央选煤厂。

五、 成立大陆煤矿

日伪统治鹤岗煤矿后期,曾在大陆地区开采并设立了陆镜采炭所,民主政府接收后,并入南山煤矿。

“一五”期间,在建设东山、兴安台两对竖井的同时,在大陆地区,两对现代化大型斜井也先后开工兴建。其中大陆一斜井于1952年7月破土动工,1954年5月1日建成投产,设计能力年产原煤30万吨,是当时鹤岗矿务局最大的斜井。同年6月,一个更为先进的机械化箕斗斜井——大陆二斜井开工建设,设计能力30万吨,到1957年5月1日移交生产。

在此期间,1956年3月成立了大陆煤矿,拥有新建的两对大型斜井,成为鹤岗矿务局的又一生力军。

如今的新陆煤矿(原大陆煤矿)采煤工艺为综采放顶煤,全部实现机械化,实行煤岩掘一体化施工作业,现有2个综放采煤工作面、1个备用工作面、6个掘进工作面。开采的11号煤层,煤质为1/3焦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特点,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是“三低一高”的绿色环保煤,也是冶金炼钢和保供动力煤的最佳煤种,有很好的市场空间。在党组织设置方面,矿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即矿机关党总支;17个直属党支部,即综采一区党支部、综采二区党支部、生产准备区党支部、开拓区党支部、整备区党支部、机电科党支部、运输区党支部、运行区党支部、通风区党支部、安监科党支部、地测大队党支部、安全培训中心党支部、供应机加修造公司党支部、生活服务公司党支部、生产服务中心党支部、退管中心党支部、人力资源创业中心党支部。

进入新时代,新陆煤矿面对矿老井深、系统复杂、储量锐减、安全管理难度大等困难,在低谷中奋起、在改革中前进,实现了由拟关闭退出到持续开采的历史性转折,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改革发展之路。

经过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努力,鹤岗煤矿面貌焕然一新,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期间,新建矿井投产能力达300万吨/年,加上对原有3个老矿(设计能力207万吨/年)的技术改造,总生产能力达到 600万吨/年。拥有兴山、东山、南山、新一、兴安、大陆六大煤矿;新建年产5000吨的火药厂1处;年产71500立方米的采砂厂1处;恢复改建了南山选煤厂,洗煤能力达90万吨/年;年产1000吨以上配件的机电修配厂1处;拥有24台蒸汽机车与电机车,103公里线路,每月500万吨公里运输能力的矿山铁路运输系统。鹤岗矿务局当时职工总数已达32000余人,初具规模,成为国家煤炭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