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河破碎勇抗争
第二节 疯狂掠夺煤炭资源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政治上采取恶毒的“以华治华”策略,在经济上实行阴险的“以战养战”策略。除了在鹤岗南大营和石头庙一带建兵营、修筑军事要塞,驻防日本关东军守备队和阵地守备队外,还在鹤岗矿区建立了矿警队、宪兵队、警察署、刑务署、矫正院、防卫课、特谍班、铁路警护团等一整套统治机构,并扶植一群奴才和打手作为统治工人的工具,榨取和剥削矿工的劳动血汗, 对鹤岗矿区实行法西斯血腥统治。
一、日伪统治的鹰犬
鹤岗地区地处边陲,又是日本侵略者掠夺煤炭资源的重要矿区,统治十分严密,不仅警察、宪兵、特务横行,而且工人住宅区都被电网圈上,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鹤岗警察署原名兴山警察署,始建于1939年3月,其前身是汤原县矿山分驻所,1944年1月改称鹤岗警察署, 归鹤立警务科统辖, 先后设立14个派出所、分驻所、警防所等派出机构。警察署内设警务系、保安系、特务系、警备系、兵事室与拘押“犯人” 的留置场。伪满时期,鹤立河以北划为“国境”地带,日伪机构经常进行夜间突然检查,凡发现没有居住证明、旅行证明或警察署发的身份证明者,当即逮捕。
日伪统治时期,禁止议论政事,更不准集会、游街等活动。凡被日伪当局认为有“反满抗日”思想的和有私通抗联嫌疑的,都被认定为“要视察人”,并由特务秘密监视,或抓到警察署严刑拷打。规定警尉以上警察就有权以“要视察人” 之名进行拘押迫害。公开的有警察,暗地里有特务, 就像一张穷凶极恶的网, 罩在穷苦大众头上。只要有警察出动, 百姓就要大祸临头,轻者非打即骂、敲诈勒索,重者蹲监入狱、倾家丧命。 后来, 日伪当局又公布“保安矫正法”,到处大抓“浮浪”。人民群众把警察署称为“阎王殿”,整天提心吊胆,不知何时祸从天降,家破人亡。
1940年春,鹤立日本宪兵分遣队迁址到兴山后,升格为兴山宪兵分队,1942年改为鹤岗宪兵分队。日本宪兵队是关东军的军事警察机关,进行公开的特务活动。鹤岗宪兵分队管辖鹤立、兴山、萝北、佛山(今嘉荫)等地。1943年,鹤岗宪兵分队扩大,增设凤翔宪兵分驻所,次年升格为分遣队。
鹤岗宪兵分队隶属佳木斯宪兵队,其主要任务是维持日伪统治,搜捕、侦缉苏联派往满洲的特工人员及中共地下党员和反满抗日人员,掌握民众动态, 防止暴动, 消灭反抗, 进行各种特务活动。1942年夏到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 是鹤岗宪兵分队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期。他们欠下累累血债,对爱国抗日志士和无辜群众的残酷迫害令人发指。他们多次在宝泉岭、梧桐河、王家店、老沟、腰站、乌拉嘎等地,以所谓通苏嫌疑,搜捕了上百名无辜群众进行定罪迫害。1942年,鹤岗宪兵分队根据炭矿防卫课特务的情报,将鹤岗新街基的一名算命先生罗俊峰以反满抗日罪名逮捕,进行残酷审讯后,押送到牡丹江监狱处死。同年秋天,又在萝北一带逮捕了所谓通苏嫌疑分子王明堂等20名无辜百姓,并施以酷刑。1943年春,分别在佛山、名山、兴东、孤站、太平沟等地逮捕了仲齐域等20余名群众, 经严刑审讯后投入监狱。同年12月, 又在鹤岗西十公里的山林地带, 杀害、逮捕抗日人员多名。 1944年8月中旬,将5名抗日人员押送到哈尔滨,用于731部队的细菌试验。鹤岗地区沦陷后, 除了驻有鹤岗宪兵分队以外,还有1000多名关东军守备队驻扎在南郊,即“南大营”。兵营四周戒备森严,电网层层,碉堡炮楼密布。白天练兵喊杀声震天,晚上探照灯通明,狼狗狂吠不止,十分恐怖。有谁误近电网,就会被乱枪打死,连尸体都没人敢收。
1943年11月,牡丹江监狱在鹤岗陆镜(今新陆矿) 成立了牡丹江监狱鹤岗陆镜作业场。1945年初, 改为鹤岗刑务署。这个刑务署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先后从牡丹江、佳木斯、富锦、密山、克山、勃利、四平、长春、北安、绥化、延吉、依兰等地监狱转来大量所谓“犯人”,共关押3000多人。
鹤岗刑务署是一个庞大的由日本人亲自掌管的机构,下辖庶务课、作业课、监理课等。除了利用汉奸、警察外,还利用“犯人”中少数内奸作为帮凶。他们将“犯人” 编成大、中、小队, 各级队长都由“犯人” 担任。 “犯人”一入监,队长们就想方设法勒索财物,再利用这些财物向日本上司送礼,以求得鬼子的“优待”。
监狱里的生活条件极端恶劣,监舍内阴冷潮湿,“犯人” 大小便都在屋里,没有被褥,睡在凉土炕上,只给吃猪狗食。监狱内岗哨密布,四周都架设电网。“犯人”被强迫到陆镜二井、三井坑下采煤。在坑口、溜子道、回风巷出口等处都设有看守。每天两班倒,每班至少劳动12 小时。从监狱到坑口不足一华里,“犯人”往返集体列队,由矿警严密监视。“犯人”必须低头走路,不准往四周观看。劳动时不准停下手脚,发现有谁偷懒,队长和监工手中的镐头就向他头上抡去。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由于劳累过度、挨饿受凉、患病不治和生产事故,特别是精神上的折磨,大批 “犯人”死亡。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鹤岗刑务署署长河本海雄带领手下的课长、部长、警察、看守等人,全部配备武器,匆忙向佳木斯逃跑。当天夜里,狱中幸存的“犯人”砸开狱门,用干棉被搭在电网上,然后爬过电网,冲出牢笼,重见天日。
矫正辅导院也是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设立的监狱。1944年5月,牡丹江矫正局在鹤岗东山地区设立一所矫正院。后来,由于各地送来的“犯人” 不断增多,于同年11月又在西山地区(现向阳区振兴街) 增设一处, 统称鹤岗矫正辅导院。1943年,日本侵略者为做垂死挣扎,他们把社会上的失业者即所谓“浮浪”强制押送至矫正辅导院,进行所谓政治思想矫正,并充作苦力。矫正辅导院四周有电网、碉堡, 武装看守日夜巡逻。附近的居民,总能听到从那里传出的惨叫声。一批批死难"“犯人” 被扔到荒山坡上, 惨不忍睹。
鹤岗炭矿于1939年8月在劳务课下成立了矿卫系,除了将原有的矿警队置于矿卫系管理,又成立了特务班。1944年,又将矿卫系扩大为防卫课,下设兵事、警备、防卫等3个系。防卫系主任是横义内仁,下设两个特务班,一班的班部设在老街基宏大商号院内,班长是立石诚之;二班的班部设在矿机关前面的原红砖房内,班长是新田春雄。 至1944年,两个班特务总数达到32人,都混住在工棚子等矿工聚落,以便监视“犯人”劳动。此外,特务班还在理发店、大烟馆、妓院、客栈等处设置特务据点,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告。特务班不只是炭矿的“看门狗”,而且也是宪兵队、警察署的爪牙。1944年的“棉服事件”就是由特务班的特务坐探协助侦破的,导致毕景山等8名马车夫被押送到佳木斯法院判刑,其中4人被折磨致死。
日本侵略者在鹤岗矿山除设立上述机构外,还设立了“古川勇一特谍班”“鹤岗铁路警护团”“协和会兴山街分会”“炭矿把头诘所”“鹤岗矿警队”等组织,皆成为日本侵略者搜刮民脂民膏、掠夺煤炭资源、残酷统治鹤岗矿山的鹰犬和爪牙,犯下了滔天罪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