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治疗与调节

血压高一点没有症状不愿意过早用药治疗,这种做法正确吗?

很多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病后,不愿意服用药物治疗,担心降压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损伤肝脏、肾脏;有的患者还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的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症状不重就先不用药,这都是非常错误的,而且是十分危险的观念。降压药物不会产生耐药性,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使血压控制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用药治疗获益越大。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眼底血管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的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眼底血管的损害。

血压降下来了就可以停药,血压高了再吃药可以吗?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病已经治愈,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高血压病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病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压药物。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伤更严重。正确观点是,吃药以后不要随便停药,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病患者的长寿之路。只可以按血压水平调整用药剂量,千万不能随便停药。

只要坚持每天吃药就保险了,不监测血压这种做法对吗?

有些人认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担心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不定期测量血压,甚至不测量用药后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医生指导,坚持对自己的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使医生可以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为医生调整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服药的剂量、次数和时间都要调整好,要把血压降得很平稳才能避免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伤。

降压药一般选择什么时候服用?

慢性高血压病患者一天24小时的血压水平是不恒定的,有两个高峰和一个低谷: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各有一高峰;夜间血压明显降低,凌晨2~3时为最低。所以要选择用药时间,一般第一次用药在早晨6时左右,第二次用药在下午4时左右。药效持续24小时的降压药,一般每天早晨服一次即可。

治疗高血压过程中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这种说法正确吗?

有些人认为血压升高了应该降得越快、越低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降压治疗应以缓慢、平稳为原则,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除非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必须快速降压。

随着血压的升高,中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都呈直线上升。反之,随着血压的下降,中风的发病率直线下降。而收缩压每升高20毫米汞柱,舒张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它的危险性就翻了一番。115/75毫米汞柱是一个比较安全的点。

下列情况血压不要降得太低:①老年人单纯收缩压升高。脉压大的话,容易舒张压过低造成供血不好。②患过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的病人。已经得过脑梗塞了,再把血压降得低于120/80或110/70毫米汞柱,甚至更低,危险性就增大了。所以,发生过脑梗塞的病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血压,家里常备血压计检查,血压不能太高,高了容易发生血管硬化或破裂而中风;血压也不能太低,低了也容易由于硬化的血管堵塞引起中风。③已经发生过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如果把血压降得太低,尤其是舒张压降得太低,冠脉供血更不好。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要注意,不要怕血压降得太低。